自行服药需警惕这些用药误区
近日,“女子感染新冠乱吃药致肝衰竭”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用药,虽然看似事小,但其实蕴含着许多讲究。在生活中,许多人在用药这件事上存在着误区。
很多人为了预防疾病,选择提前吃药或大量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比如冬季感冒高发季,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药备受追捧。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袁恒杰提醒,在没有病症的情况下乱用药物和营养素补充剂,只会加重机体肝或肾的负担,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以大量服用维生素C为例,过量长期摄入可能导致尿路结石、尿酸升高、痛风等风险。
相比之下,袁恒杰更提倡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睡眠,这才是预防疾病发生的真正“良药”。
还有一些人为了增强治疗效果,任意加大服药剂量或缩短用药时间间隔。超剂量和超次数的用药是非常危险的。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若随意增加退热药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可能增加肝脏负担,引发严重肝损伤。不只是退热药,其他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也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药物,避免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增加用药频次。
还有一些人觉得吃药种类越多效果越好,于是多服用几种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袁恒杰提醒,“是药三分毒”,过多服用药物只会增加机体负担,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反而可能造成身体损伤。
有些人为了迅速发挥药效,选择把药片嚼碎了吃。虽然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嚼服阿司匹林可以让药物迅速吸收,但这样做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作为普适方法。对于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如缓释片和控释片,破坏剂型可能导致药物过量释放,引发不良反应。
有些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认为只要把成人药物减量就行了。袁恒杰强调,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毒的功能很弱。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质的区别,随意给儿童服用成人药物可能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
用药是一件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用药误区,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作息和科学的用药观念才是我们真正的健康保障。袁恒杰专家警告,对于成人药物,掰开并不易控制剂量,这可能对儿童用药带来极大的风险。掰开的药物边缘可能会形成锐角,有可能划伤孩子的消化道。我们必须格外小心谨慎地对待儿童用药问题。
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我们必须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药物被研碎,其原有剂型可能会被破坏,药物剂量和释放方式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过量药物迅速释放,对患儿造成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伤害。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针对儿童用药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药物时,必须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了解药物的适用人群、剂量和使用方法等信息。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操作,避免任何可能的误差。如果孩子需要服用掰开的药物,家长应该格外小心谨慎,确保药物边缘光滑无锐角,同时注意剂量的控制。
为了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加强药品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儿童用药知识,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药品安全意识。
(记者陈曦报道)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儿童用药问题,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