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手机一万步≠运动一万步
科学家们发现,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氧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增强人体血液流动,让身体的肌肉得到运动,提高骨骼强度,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随着智能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刷步数”,似乎只要每天行走一定的步数,就能达到健康的目的。医生提醒我们,手机显示的步数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有效步数。很多人在追求步数的却被手机步数所“欺骗”。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显著下降。我们在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这些步数往往包含了大量无效步数,比如手机位置改变、重心移动而产生的步数,而非真正有效的运动步数。单纯依赖步数并不能完全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除了步数,运动强度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即使每天行走一万步,如果强度很低,也无法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梅脱(MET)能量代谢当量作为表达运动强度的单位,是判断运动是否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重要依据。对于想要通过步行来保持健康的人来说,保证足够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是有区别的。很多人会将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混淆在一起记录。实际上,成年人一般每天会走8000步左右的生活步数,这些步数的强度都很低,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很小。在追求步行数量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运动步数的有效性。
正确的体态和热身运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人在走路时会出现驼背、探颈等不良体态,这可能会破坏身体的协调性,加重颈椎压力。在行走时保持正确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运动,这容易导致意外受伤。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步行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但是在追求健康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步数。正确的体态、适当的强度、足够的运动时间以及热身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日行万步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目的。运动之道:温和起步,避免骤然冲击
在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常常因为繁忙的工作与压力,而忽视了身体的呼唤。当某一天,我们决定重拾运动,让身心焕发活力时,切记不可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强度的锻炼。许多人在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试图通过一次剧烈的运动来唤醒身体,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突如其来的剧烈运动会带来身体不适,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也会随之而来。
运动,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如同种子破土而出前,需要经历日夜的滋润和温暖的孕育。我们的身体同样需要逐渐适应运动的节奏。从轻松的开始,感受身体在运动中的微妙变化,逐渐提升强度,这才是明智之举。
从散步到慢跑,从瑜伽的柔和体式到更为动态的伸展,每一个动作都是对身体的温柔对话。不要急于求成,让身体承受过大的压力。每一次运动,都应该是身体逐渐适应的过程。当我们逐渐适应了一种强度的运动后,可以适当地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但一定要倾听身体的反馈。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适用于所有人。我们在运动中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强度。温和起步,逐步推进,让身体在运动中得到真正的放松与恢复。
记住,真正的运动之道不在于瞬间的激情燃烧,而在于持久的坚持与温和的照顾。让我们在运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享受每一刻的汗水与微笑。
(作者:张辉,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