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小账本”里书写着大变革
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我们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优质服务。这一承诺,在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翁华是三明市沙县区的一名居民,多年来深受疾病困扰。随着医改的深入,他的医保账户从过去的“贴钱”到如今实现了“年有结余”。谢汉刚医生是三明市将乐县总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他的个人收入在过去的十年里翻了两番。这些变化,都是医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回顾三明市的医改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变革史。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忙于盈利,医保基金“穿底”,到实现患者、医生、医保共赢,医改“小账本”里记录着大变革。
近年来,三明医改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医改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三明的医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改革的起点往往是从解决难题开始的。三明的医保基金曾经出现亏空,群众也面临药价虚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三明市决定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切断药品回扣渠道,医保基金有了结余,同时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节约的医保支出用于提高群众报销比例和调整医务人员收入。
改革的深化需要抓住关键点和重点。三明医改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切中关键,出多方共赢机制。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保持制度的生命力。治混乱、堵浪费,整治回扣和不正确医疗行为;建章程、立规矩,调整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从全市各县市区组建总医院,到医保基金“打包”给各总医院自行分配,三明的改革在保障群众健康的也让医院有了资金和自主权。将乐县总医院院长聂立雄表示,“这使得我们由治已病转向治未病,让群众尽量少得病。”这一转变不仅结余了更多资金,还将其用于健康管理,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以“破”为“立”,以“改”促“进”,三明医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带来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群众。聂立雄算了一笔账,将乐县总医院的医保基金结余用于信息化建设、医疗设施设备升级上,鼓励医生走村入户开展健康服务。沙县区总医院则将结余资金用于普惠检查,如为儿童开展过敏原筛查,给小吃业主开展免费体检等。
在三明市,这样的改革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群众的声音也反映了改革的成效,“看病真是方便、便宜”,“在这里当医生很有成就感”,“继续完善改革,群众的获得感一定会满满的”。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效,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