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预售直播多久(618大促直播带货成新亮点)
电商直播背后的繁荣与阴影:黑产、佣金与618购物节
随着国内电商舞台上的一个大戏618购物节的来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展开激烈的竞争。虽然今年的促销声势相较于往年略显平淡,但直播间却独树一帜,成为电商狂欢的主力军。
电商直播市场规模自其诞生以来便持续扩张,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特别是今年,随着《2021中国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发布,数据显示电商直播用户规模已达到惊人的3.88亿。其中,66.2%的用户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而消费金额占其所有网上购物消费额的三成以上的用户比例更是高达17.8%。
正因为有流量,黑灰产业也瞄准了这一市场。从虚假的直播间购物盛况到退货诈骗,黑产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阻碍了行业的规范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商直播间背后的黑产呢?
以今年618预售首日的两大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为例,销售额近50亿元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黑产的存在。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腰部、底部主播需要快速获得数据和曝光度。这时,替直播间增加观看人数、刷弹幕、点赞送礼物、批量下单的黑灰产行为应运而生。他们使用群控或云控设备操作多台手机进入直播间,炮制出直播间的热闹景象。
据了解,这些黑产团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刷数据和批量下单。一是机刷,在电脑上用特定程序模拟电商平台APP与电商平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由于不少电商平台APP提升了防御级别,机刷经常会失效。这时,黑产团伙就会转向使用群控或云控设备,通过链接进入指定直播间,制造热闹景象。这些设备不仅可以一键点赞关注主播和店铺、刷礼物点赞爱心,还能随机发送话术刷屏带动气氛,与主播实时互动。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商家可以控制多达2万台手机进行这样的操作。
这些群控设备的销售商家并不少,价格根据可控制手机数量而定。商家甚至提供购买手机的渠道,为黑产团伙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而这条产业链的上游则是获取大量手机号码和手机的黑产团伙,他们主要通过境外卡、花钱租用下沉用户身份证批量办卡,或者通过卡商成立空壳公司向运营商批量申请集团号等方式获取资源。这样一来,以群控设备为中心的电商直播间黑灰产业链得以搭建。
电商直播市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黑产的阴影。作为消费者和行业的观察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识别出这些黑产行为并采取行动来防范和打击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电商直播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中游环节的黑灰产团伙是电商直播产业链中令人头疼的一环。他们利用手机号注册电商平台APP账号,并通过群控技术养号,精心策划浏览行为以获取优质标签。一旦到了产业链的下游,这些团伙就能操作群控设备进行刷量下单,将虚假繁荣的泡沫推向极致。
商家打着“一站式直播服务”的旗号,更是赤裸裸地将数据造假摆在台面。只需花费328元购买高级套餐,便能在一场直播中制造出1万人观看、10万次点赞的虚假繁荣。哪怕是双十一这样的大型购物狂欢,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参与的直播活动,也只是在虚假的数字海洋中泛起了几朵浪花。据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那场看似热闹非凡的直播,真实观众人数仅不到十分之一。中消协对此现象进行了严厉批评,呼吁商家坚守诚信底线。
除了为直播间刷量的黑灰产团伙,还有一种潜伏在直播间评论区的新型诈骗手段值得警惕。这些黑灰产团伙假冒明星主播助理,通过私信告知受害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处理退款等,将受害者引流到微信实施诈骗。对于这类直播间诈骗,各大直播平台已经警觉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电商直播数据造假的问题如何防范呢?造假的源头在于商家自身行为的规范。部分商家与MCN机构合作时,可能存在MCN机构为了利益而刷量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更损害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商家需要明白,针对数据造假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强,只有商品质量得到真正提升,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心。
面对这股不正之风,电商直播平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抖音推出的“鲨鱼反欺诈系统”能够在账号注册、登录等阶段识别黑灰产账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规定了对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罚措施。法律专家指出,直播刷量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除了平台与政策的双向出击,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警惕。消费者需对电商直播的“沉锚效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被直播间的人数、弹幕所迷惑,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面对冒充名人账号的欺诈风险更要提高警惕,认准官方认证账号,避免上当受骗。
电商直播产业链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平台、政策与消费者共同努力,定能让这股歪风邪气无处容身。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数字、真实的交易、真实的商品,只有这样,电商直播才能健康发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