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证实:龟龄集的肉苁蓉炮制工艺具有增
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补益类中药。其在临床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症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明清时期的中医巧妙地使用黄酒炮制肉苁蓉,因为酒制能引药入肾,使补肾类药物的药效更佳。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在生产经典古方龟龄集时,仍沿用这一古老的炮制工艺,这一工艺在2004年被列为国家秘密技术,具有极高的保密级别。
最近,张卫东教授带领团队对肉苁蓉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发现了差异性标志物。他们的研究论文已在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
该研究采用UPLC-Q-TOF/MS对肉苁蓉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化学成分数据库及分子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化学表征。研究过程中,生品和炮制品的肉苁蓉提取物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前体离子生成可视化节点图,共有85个化合物被鉴定。这些化合物在分子网络中形成不同的簇,可以相互区分。
通过结合分子网络和Progenesis QI两种方法,研究团队分析了肉苁蓉及其炮制品的差异性化合物。他们找到了34个化合物作为炮制前后的化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炮制后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半增加,一半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肉苁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含量普遍下降。这可能与它们在加工过程中的异构化、氧化、酶解、水解等反应有关。
这项研究不仅为肉苁蓉的炮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肉苁蓉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通过分子网络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团队系统地分析了肉苁蓉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和古法炮制后的潜在化学标志物,为肉苁蓉的药效和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肉苁蓉药效的关键:成分变迁与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关于炮制过程中肉苁蓉成分的变化是否是其药效变化的关键,这是一个令人着迷且充满挑战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化学、药理学的深入,更需我们对其背后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详尽的研究。这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挑战,更是现代科学对古老药材的一次解读。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前沿的分析方法,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肉苁蓉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借助分子网络法,我们全面了肉苁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元统计技术,精准地捕捉到了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标志物。这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肉苁蓉原药材的化学成分,更为我们理解炮制过程对其药效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每一味药材,都像是大自然的秘密之书,需要我们去解读。肉苁蓉,这一古老的中药材,在炮制的过程中,其成分的变化或许正是其药效变化的关键。而我们的研究,正是这把解锁秘密的钥匙。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肉苁蓉的奥秘,也为其他中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同一药材在不同炮制阶段,还是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来自不同原产地的药材,甚至是不同批次的药材,都可以借鉴我们的研究方法,其独特的奥秘。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其中,共同中药材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