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咳咳咳竟是胃在“捣鬼”
刘女士最近遭遇了烦心事,每日深夜的咳嗽声打破了寂静,白天嗓子也频繁不适,反复清嗓。原本以为是咽炎的老毛病犯了,但吃了抗生素和止咳药后,效果却不理想。经过医院的诊断,原来是胃反流引发的“反流性咽喉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每晚的咳嗽声背后,竟与胃反流有关。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胃和嗓子扯上关系呢?
反流性咽喉炎,这一内科常见疾病,其实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咽喉部引起的不适或黏膜损伤。食道上、下段各有一块肌肉,称为食管括约肌。这两块肌肉充当了咽喉和食管之间的屏障,阻止空气进入食道,同时防止胃反流物进入咽喉。当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升高等情况下,食物会从胃逆流至食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反流。
当高位反流频繁发生、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时,咽喉就会出现症状。反流物的微吸入还可能引发气管或肺部的症状。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并不典型,部分病人会有明显的反酸和烧心感。在喉镜检查中,可见喉咽部的充血、水肿或增生,甚至糜烂。
反流性咽喉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咽喉部分泌物增多、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反复清嗓、咽喉异物感等。更严重的是,反流物还可能进入喉、气管和肺,引发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反流性咽喉炎呢?可以通过反流症状指数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总分超过13分,就可能存在反流性咽喉疾病。但仅凭自测无法确诊,还需通过喉镜、24小时食管-咽喉pH联合阻抗监测等手段来进一步检查。
对于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抑酸治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策略。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阻滞剂和促胃肠动力药。其中,PPI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推荐标准剂量,每天2次,饭前服用,疗程一般为6至8周。H2受体阻滞剂是另一种常用的抑酸剂,当PPI不耐受或不适合时,可以使用H2受体阻滞剂。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以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有助于改善反流症状。
对于已经患有反流性咽喉炎的人来说,预防复发同样重要。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控制反流症状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进食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烟酒、浓茶、咖啡等。睡前3小时不进食,并适当抬高床头。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一环。
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是漫长而复杂的。如果出现咽喉部不适、声音嘶哑、咳嗽、反流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治疗。刘怡(北京友谊医院)提醒您关注健康,遇到相关问题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