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一出生就要补钙补维D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早产儿相比于足月婴儿在成年后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这一发现源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调查,该调查对比了年龄在18至27岁之间的早产儿和足月婴儿,发现早产儿成年后的骨密度明显较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错过了妊娠中晚期骨骼发育和钙质储存的关键期。为了深入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了郑州市骨科医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依山为我们进行解释。
张依山医师指出,每个人的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营养物质的摄入而增加,大约在30至35岁时达到峰值。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提前出生,他们的骨量和骨密度在出生时就已经低于正常婴儿。如果后期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他们的骨峰值也会低于同龄人。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出生开始就要着手准备,特别是对于早产儿来说更为重要。
对于早产儿的妈妈们来说,为了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钙质以促进骨骼健康成长,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营养摄入。郑州人民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李玲强调,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最适合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如果母乳不足,可以添加早产儿配方奶粉。妈妈们还需要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虾皮和海带等,并每天额外补充一粒含钙量600毫克的钙片。
除了钙质,维生素D的摄入也非常关键。李玲医师指出,早产儿需要一出生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并且用量需要是正常孩子的两倍。合理的运动锻炼也能帮助早产儿强健骨骼。例如,抚触和新生儿游泳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
成长之路:如何为孩子量身定制运动与护理方案?
【亲子运动指南】轻松锻炼孩子的体魄与意志!
随着孩子的成长,除了日常的营养补给,适当的运动锻炼同样不可或缺。对于半岁至一岁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帮助孩子强健四肢、脊柱,为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为孩子量身定制运动方案吧!
一、锻炼上肢力量:扩胸运动与双臂交叉运动。让孩子仰卧,大人轻轻握住他的双手,引导他握拳,然后帮助他将双臂交叉于胸前,再慢慢打开。如此反复,既能锻炼孩子的上肢肌肉,又能促进骨骼发育。
二、强健下肢力量:双腿上举运动。双手护住孩子的双膝,轻轻向上抬动他的双腿,有助于锻炼腿部肌肉,为日后的行走做好准备。
三、跳跃运动助成长。托住孩子的腋下,让他站在你的腿上,然后有规律地将其举起、放下,模拟跳跃动作,有助于孩子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而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弯腰运动和游泳运动的结合。让孩子背向大人站立,引导他弯腰前倾,鼓励他拾取面前的玩具。让孩子俯卧,用双手托住他的胸腹部,让其四肢保持悬空,模拟游泳动作。这些运动都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四肢协调性和身体柔韧性。
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后,家长更应该放手让他多进行自主活动。鼓励孩子参加跑步、跳远、打篮球等各种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早产的孩子,除了日常的运动锻炼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的精心呵护。除了运动锻炼,还要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和日常护理。对于早产儿来说,必须先治疗好原发病再进行补钙和运动。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编辑推荐:
1. 预防早产的6个小贴士
2. 早产儿需要更贴心的护理
3. 早产儿有必要打脑营养素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