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傻三年?八个唬人的健康流言,你躺了几枪?
生活中的健康常识如同迷雾中的灯塔,指引我们避开健康误区。让我们一同那些流传甚广的谣言背后的真相。
一孕傻三年,真的是这样吗?孕期的女性常常在人们的调侃下被戏称为“变傻”。但实际上,这种现象更多地是因为孕期和育儿过程中的辛劳和焦虑导致的暂时性注意力分散。曹泽毅教授指出,女性的认知功能在孕期和产后并无显著变化。“一孕傻三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经验的表达,而非医学事实。女性在生育后,身体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智慧,甚至可以说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于木耳清肺的说法,真的是无稽之谈。雾霾天气让人们对清肺食物寄予厚望,但木耳并不能直接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专家指出,所谓的“清肺食物”,其实更多的是减缓呼吸道症状,而非真正清除肺部污染物。对抗雾霾,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开窗通风等。
感觉冷就喝白酒,真的能驱寒吗?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白酒并不能真正驱寒,而且过量饮用还会带来危险。喝酒后人们会感到热,那只是酒精刺激身体产生的热量,并不能真正抵御寒冷。过量饮酒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寒冷时最好选择适当的保暖措施,避免依赖酒精。
生活中的健康谣言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在面对这些谣言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相信传言。我们也要关注科学研究的进展,了解真相,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我们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而不是盲目相信无稽之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把关,让谣言无处遁形。在冬季的瑟瑟寒风中,江苏省中医院营养科的营养师汪燕对于白酒带来的暖意有着深入的理解。
很多人误认为饮用白酒可以让身体内部暖和起来,实际上,白酒中的酒精通过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使得肝脏等器官中储存的血液流向身体表面,这只是造成皮肤表皮的暂时温暖。由于身体的散热速度加快,损失的热量远超过酒精所能提供的热量,人们往往会感到更为寒冷,这就是民间所传的“酒后冷”。
当饮酒后,体表发热,毛孔张开,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而且,白酒中的酒精还会麻痹神经,降低人们对寒冷的敏感度,若在寒冷的室外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冻伤等意外伤害。汪燕提醒我们,冬季里应当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来实现身体的保暖。
适度的运动是提升体质、抵御寒冷的关键。平衡膳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选择摄入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都是暖身的良好选择。相比于短暂而表面的酒精带来的暖意,这些方法和食物更能温暖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的冬季体验。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理智看待白酒带来的暖意,选择更健康、更科学的保暖方式。毕竟,身体的健康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让我们在冬季里,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共同抵御寒冷,享受温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