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拔罐疗法

生活知识 2025-04-13 19:20生活知识www.buyunw.cn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一种现代医学认定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疾病变、腰外伤以及积累性劳损等,这些因素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脊髓,从而引发腰腿疼痛综合征。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该病可分为寒湿型、瘀血型及肾虚型三种类型。

对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感到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疼痛加剧。痛处喜温,转侧不利,静卧时痛势不减,可能还会伴有下肢肢体麻木重着疼痛、体倦乏力以及肢末欠温、食少腹胀等症状。

针对此类型病症,治疗方法如下:

选穴: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

定位: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阳关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委中在横纹中点,位于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拔罐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以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在腰部及下肢疼痛部位加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此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另一方面,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会感到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并伴有下肢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选穴为膈俞、肾俞、次、血海、委中。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次在骶部,适对第2骶后孔处。

面对这两种不同症状的表现,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及早了解这些医学知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深邃的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方两寸的位置。当我们坐在座位上,膝盖弯曲成90度角时,医者面对患者,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轻轻伏在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之处便是这个穴位。而委中穴则位于横纹的中点,处于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之间。

在穴位时,我们不仅要了解穴位的位置,还要熟悉与之相关的经络和肌肉结构。对于肾虚型的腰痛患者,他们常常感到腰部酸软,喜欢按摩和揉捏,劳累后症状更为明显。这种疼痛常常反复发作,伴随着腰膝无力,有时还会引发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等症状。对于这些患者,选择拔罐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

拔罐的选穴和定位至关重要。除了血海和委中穴之外,还有肾俞、大肠俞、次和承山等穴位需要关注。肾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的位置。大肠俞也在腰部,处于第四腰椎棘突下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附近。次的位置在大肠俞下一至二横指处。而承山穴则位于小腿后面正中的位置,从委中到昆仑之间的凹陷处。

针对这些穴位,我们推荐采用刺络拔罐法和灸罐法进行治疗。在委中穴使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控制在3至5毫升。其他穴位则使用梅花针轻轻叩刺,至皮肤微微发红后再进行拔罐。对于肾虚型腰痛,可以采用灸罐法,用附子片或艾条进行温和灸后,再进行拔罐。

治疗期间,患者应睡硬板床,并注意腰背部的防寒保暖。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还需要结合中西医的综合治疗措施。拔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腰痛症状,通过刺激穴位和疏通经络,达到调和气血、舒缓疼痛的目的。每进行一次治疗,都会让患者感受到腰部的轻松和舒适,仿佛获得了一股新的生机。

拔罐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理疗方式,对于肾虚型腰痛患者来说尤为适用。通过精确的选穴、定位以及适当的治疗手法,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带来舒适和健康。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