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不能补血到底是真是假
一直以来,红枣被誉为“补血圣品”,广受大众推崇。近期有媒体指出红枣并不能补血,这一观点引起广泛讨论。被北京一位营养师的观点所广泛引用的理由是,鲜枣在晒干成为红枣后,其中的维生素C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减少,而其铁含量相比动物肝脏以及猪、牛、羊等瘦肉也不突出,因此不具备补血的功效。这让普通老百姓感到困惑:红枣究竟能否补血呢?
对于这个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蔡骏给出了深入的解读。他解释道,营养师所说的“补血”,是从西医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是指通过增加铁元素的吸收,改善血液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这种补血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贫血”。而老百姓常说的补血,则是从中医的角度,不仅涵盖改善有形成分,还包括活血、调整凝血因子等功能,更多的是指“气血”。
蔡骏进一步指出,虽然红枣经过干制后,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和叶酸会有所流失,但仍然有所残余,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新鲜水果。例如,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的数据,干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就优于或等于桃。这些残留的维生素C等营养素还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从而提升补气血的效果。
那么,对于血虚的人来说,适量食用红枣是有补血益处的。市面上不同种类的红枣在功效上也有所区别。如果需要补脾气进而补气血,建议选择大红枣,如新疆的和田大枣。而小红枣则更偏向于补心血,能够缓解焦虑、紧张,改善失眠等症状。
红枣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蔡骏推荐用红枣熬粥,这样更容易吸收,而且粥本身也有补脾胃的功效。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红枣的知识,不妨深入阅读,更多关于红枣的奥秘。
虽然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红枣并不是补血的最佳选择,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适量食用红枣对于补血益气仍有一定益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食用红枣,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