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的中医治疗方法
辨治思路:口糜有虚实之分。实证表现为腐物厚且难以消除,患者疼痛显著,成因多样。成年人多见膀胱湿热,儿童则多因心脾积热所致;虚证则表现为腐物少、疼痛轻微,病损较轻,主要由阴虚火旺引起。治疗时需注重改善身体状况,并辅以局部治疗。
一、内治法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临床表现:口腔患处灼热,口有甜味或异味,微热,尿短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熏蒸,上泛龈口,导致患处灼热、口有异味。疾病属实邪,湿热充盈,因此微热、尿短。全身及舌脉症状均为膀胱湿热的体现。
治疗:清热利湿,化浊祛腐。
处方药:加味导赤散加减。黄连、木通、淡竹叶、甘草等清心泻火;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生地黄、玄参养阴清热。若热毒未消,湿浊较重,可加服五苓散。
2.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临床表现:口腔患处灼热疼痛,轻微发热,口渴,心烦热,大便秘结,尿短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心脾积热攻击龈口,引发口渴、心烦热等症状。全身及舌脉表现均为心脾积热的体现。
治疗:清心泻脾,解毒消肿。
方药: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黄芩、栀子清泻胸膈邪热;连翘、薄荷清凉;大黄、芒硝泻火通便;生地凉血滋阴;甘草等清热润燥,调和诸药。
3.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临床表现: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口舌干燥,饥饿,大便干燥,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胃阴不足导致龈口失养,虚火灼伤。全身及舌脉症状均为阴虚火旺的体现。
治疗: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处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等药物养阴清热生津;冰糖养胃和中。大便干燥者可加白蜂蜜以润燥通便。若糜烂延伸至喉部,可用养阴润燥汤等治疗。脾虚湿热证可用连理汤;阳虚不足则温中散寒,用附子理中汤。
二、外治法
1.含水方法:用漱口方煎水漱口,清洁口腔,并用消毒纱布蘸药汁去除白腐。
2.含法:将冰硼散等药物撒于患处,每天5-6次。
三、针灸治疗
取地仓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多次进行治疗。通过这样的辨证施治方案结合内外治法及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口糜症状并促进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