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详解肛瘘诊治六部曲
肛瘘:中医视角下的诊断之旅
肛瘘,一个令人头疼的病症,一旦缠身,便带来无尽的不适。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肛瘘的诊断并非一件复杂的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的世界,了解肛瘘的诊断步骤。
望诊是第一步。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肛门周围的皮肤或臀部是否有突起或凹陷。由于脓液的刺激,周围皮肤可能出现脱皮、发红的现象。有时,甚至可以看到肉芽组织从外口突出。尤其是周围皮肤呈现红紫色时,多为结核瘘的特征。
接着是触诊。对于低位肛瘘,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皮下有一条绳状的硬条,从外口延伸至肛门。轻轻按压,脓液便从外口流出。
再进一步,通过直肠指检,我们可以在肛管后侧或牙线附近触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这是原发内口的迹象,伴随着轻微的压痛。
接下来要确定的是瘘管的深度以及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管道穿越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甚至在内外括约肌之间行走,因此手术时必须切开相关的括约肌。特别地,对于那些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手术中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切开这个环可能会导致术后肛门失禁。检查过程中必须明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确定瘘管主体和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仅从内口的数量、瘘管的直曲或病变的平面来全面了解病情。有时,从肛门外只有一个外口,症状看似轻微,但瘘管可能深入其中,内口难以寻找,这是复杂的肛瘘。而有时,尽管瘘管众多、肛门皮肤病变广泛,但主管道较低,处理起来较为简单。肛瘘的诊断需要详尽细致。
除了局部的检查,全身状况也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是肛瘘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肛瘘往往是结核性的,术后伤口愈合缓慢;骶髂结核患者的肛瘘可能由骨结核引起;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并发肛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对于复杂的肛瘘,更应重视全身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注意血液沉淀和血液图像的变化。对于某些可疑病例,还应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特别观察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中医诊断肛瘘疾病共需经过六个步骤。相信我们能学到很多知识。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远离这一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