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的爱情真谛 《金瓶梅》早好了

生活知识 2023-09-16 16:09生活知识www.buyunw.cn

少有人将《红楼梦》与《金瓶梅》相提并论,因为各是纯情与se情不同调性的名着。但我爱将它们并论,原因是包含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红楼梦》都受到《金瓶梅》的启发及影响,甚至能够将两书人物加以比对。

想起年少时,我听闻有部中国最重要的se情小说《金瓶梅》,立即到书店将它买回来,再偷偷摸摸带进房间,布置了适合读禁书的环境,躲在被子里打开小手电筒,打算等父母亲睡着之后,开始来看《金瓶梅》到底有多刺激。我买的版本是《珍本金瓶梅》,我刻意略过了“净本”,以为“珍本”内容最是露骨。

读到主角终于将要就寝,年少的我听到自己的心扑通扑通跳,结果书上写着两人解衣上床/逗点/一夜无话/句点,就这样结束了?我大感震撼!

原来中国古人含蓄保守到如此地步,“一夜无话”就能称做se情小说吗?或者古人的想像力竟如此丰富,给“一夜无话”四字,立即体会明了,实在不可思议。后来才懂,毫无删减的版本其实是《金瓶梅词话》。

领悟《金瓶梅》中爱的沉沦

我一直不明白为何称《金瓶梅》为se情小说,初读时只觉得恐怖,它完全无法勾引人们的情欲,描写的皆是可怕的性爱场面,彷佛原始禽兽的缠斗,毫无我们期待的罗曼蒂克,只是做了再做,感受不出其中有爱。在燕好的,女方往往会对西门庆说,我看某某人有件好漂亮的裙子,你说什么时候给我买一件?这尤其让人不可思议。

年纪稍长后,再读《金瓶梅》,我忽然有些领悟,曾经有评论家说《金瓶梅》是一本哀书,我到年过半百之后,方才明白个中道理。

西门庆的兽性极强,当他一步步拾回人性,舍弃一切酒色财气的欲望,逐渐明白爱的真谛,几乎有望成为一个因爱而活着的人,却失落了爱,又被重重打回一个更无退路的处境,只能层层崩坏沉沦到底。

《金瓶梅》的故事其实十分单纯,这位名为西门庆的痞子,为了享有酒色财气,他的生意规模变大,又担忧仅是经商仍有风险,便想尽办法由小官开始,一路买通至宰相家,希望能得到更高的官职。这何尝不是一个力争上游的例子,说来也并非恶事。

对于性爱,他希求成为举国第一、境内无双的高手,这说得上是积极奋发,倒也无甚不是之处。《金瓶梅》中至为关键的女性角色并非潘金莲,而是金、瓶、梅当中的“瓶”——李瓶儿。李瓶儿本是富商人家的少奶奶,丈夫的叔叔还是当时宫中得权的太监,她生活富裕、衣食无虞,内心却十分空虚。她与丈夫花子虚无情爱共鸣,当她邂逅西门庆之后,最先获得的满足尽管是性爱上的,但她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对方。

人常无知地活着

《金瓶梅》值得玩味之处,便是书中人经常都是不自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争夺、为什么痛苦、为什么会死去,活得浑浑噩噩。其实这也雷同于现实人生,我们常为许多情绪所困,却不知道自己走在何种道路上。

西门庆便是如此,他已有五位妻妾,又想娶李瓶儿过门,两人原本感情亲密,但由于西门庆忙于处理家族中的政治事件,便将婚事搁下。而李瓶儿已为西门庆挹注许多银钱,总觉得被诓骗了,内心极为失落,患病染疾。

更可怕的是,在病榻上她总看着西门庆来到房内,每晚皆与她“一夜无话”,如此频仍的“一夜无话”之下,她的病情加剧。她向外求医,遇见一名中医师蒋竹山,以为可做伴侣,却更加认知西门庆对她的重要。

李瓶儿可说完全实践“爱情是一种病”这句话,她对西门庆说“你就是医奴的药一般,一经你手,教奴没日没夜只是想你。”这句话的情境可能是谈性欲,但也能诠释为一种爱的状态。,几经波折,李瓶儿终于进了西门庆的家门,不过要在其中生活实属不易,毕竟遇上了最难摆平的潘金莲。

相比之下,潘金莲与李瓶儿是完全不同的类型,虽然表面看来都背着丈夫出轨,也都与西门庆共同生活,但潘金莲年少坎坷,她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完全沉溺于性事上,无论西门庆在外多少风流,只要进了家门,她照样需索无度。倘使西门庆无法满足她,她便喂以大量春药,西门庆便是如此死在潘金莲手上。

此处也是有趣的对比,西门庆当年为得潘金莲,拿了砒霜唆使她毒死亲夫武大郎,西门庆也死在潘金莲的床上。

从se情升华至爱情

而李瓶儿为西门家产下一子,这是西门庆的第一个儿子,且孩子一落地,他便升官,西门庆兴高采烈的为儿子取名官哥。西门庆喜获麟儿,更加疼爱李瓶儿,这引得潘金莲十分不快,众人抢着去看小孩出生时,潘金莲便倚在门边嗑瓜子,边说些讽刺的话语。

潘金莲甚至养只白猫,将猫爱吃的肉食塞进与官哥大小相仿的草人里,放任猫去扑击草人取食,为了讨吉利,古代富家常为幼儿穿着红衣,草人也穿着红衣,几次下来,这猫后来果真扑向官哥,虽不致害命,却使官哥异常惧怕,过了不久便活活被吓死。

李瓶儿自此病情益重,出血不止,整个人消瘦而憔悴。照顾者已处理不及,只能在她的卧床上铺设厚厚的稻草以吸收污血。

西门庆尽管四处寻花问柳,阅人无数,家中尚有欲壑难填的潘金莲,但他每日返家后,必要走进李瓶儿的房间,陪在榻边握着她的手谈话。即便李瓶儿驱赶他,他却只想在此与她相伴,两人相拥而眠。

这丝毫无关情欲,分明是爱啊!但西门庆始终不明白。

李瓶儿病入膏肓,药石罔效之际,西门庆求助于命理,算命师坦言她福分已尽,并特别耳提面命,要西门庆在她过世之际,绝不可进她的房间,否则将危及未来的官场前途,甚至有性命之虞。

,就在李瓶儿即将离世的当晚,西门庆在屋外坐立难安,还是踱进李瓶儿房间。李瓶儿惊愕万分,但西门庆就是想见她、与她说话,李瓶儿对他说“我死了不要紧,只是担心此后,丢下你孤零零一个,无人疼爱照顾,该怎么办?”

这句话令我震惊不已,有谁会认为西门庆孤身一人?众多妻妾不论,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奴仆成群,仅有李瓶儿清楚看见西门庆的孤单,换言之,她知道西门庆身边除了自己,没有一个真心爱他的人。在她眼中的西门庆,正是孑然一身。

李瓶儿去世之后,西门庆果然极端失控,只要见到姿色尚可的女人,他立即红着眼想要约对方“一夜无话”,已到极度病态的地步。他最终在潘金莲身旁度过了一夜,确实再也无话了。

令人遗憾的结局

每次重读《金瓶梅》,想像着西门庆在暗夜中推开李瓶儿的房门,,也推开了他未来人生的荣华富贵与自己的性命,他步入地狱里,那当中除了令人掩鼻的血腥臭味与死神已然大张的羽翼之外,再无其他,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如果这不叫做爱,什么才是爱?

可惜的是,西门庆直到,仍未发觉自己曾经深深爱过他人。倘若李瓶儿未死,他有没有机会因为这样的爱,而真正成为一个人呢?这是我在《金瓶梅》这部着名的se情小说中,读出的爱。

用体贴的方式去爱

受此影响的《红楼梦》之所以是一部纯爱小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中塑造出一个纯爱的人物。这个人物并非林黛玉,而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个真正懂得什么是爱的人,大观园里所有姊妹们,纵然绝大多数是家中的奴婢,但他都平等视之。他不认为自己的身分比较高,也不觉得自己是她们的主人,甚至多数时候,他都将自己真挚的情感交托在这些姊妹手中。但他最爱的还是林黛玉,原因很简单,大观园中真正与他声气相通的人,仅有林黛玉。

我常觉得,爱与体贴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爱一个人,经常会忽略对方的需求,注重的总是自己想给对方什么,但真正的爱应是问对方想做什么,“我可以陪你去吗?”有可能对方想要的完全不如自己所想,当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好,没有关系,因为我爱你,所以去做你想做的,我在此等候便好。”

有次夜半读《红楼梦》,有个小小的桥段,不知为何,让我突然眼前一亮某日白天,贾宝玉问林黛玉当晚是否有活动,林黛玉回答,晚上要等宝姊姊(薛宝钗)吃饭。

宝玉便说“如此我便不来了,你们姊妹们可以尽兴的谈。”

将近黄昏,大观园下起雨来,直至入夜,贾宝玉在怡红院里寻思若一直下雨,或许宝姊姊便不会去找林妹妹,她独自一人坐在潇湘馆里,外面是竹林,听着雨声,岂不凄凉?既然如此,我便去找她吧!

披上蓑衣、穿上木屐、带上伞,由丫鬟提灯引路,贾宝玉从怡红院前往潇湘馆,林黛玉果然因为薛宝钗未能前来,感到无聊,正准备早早就寝。丫鬟通报后,林黛玉起身应门,贾宝玉提着灯,想照看林妹妹的气色好不好,当他举灯准备照向黛玉之时,作者描写他右手将灯举向林妹妹,左手放在她眼前,稍微遮着灯光。

这个非常细微的动作,使我怦然心动。这是何等的体贴啊!即便是为确认黛玉的气色而提灯去照,但宝玉体贴她由暗处步出,加上身子较弱,通常较为畏光,想到遮住她的眼睛。

细水长流的爱不简单

只是一句话,若是演出,也至多两秒钟的场景,但这完全将我所体认的宝黛爱情,发挥到淋漓尽致。定是对一个人极致有爱,才会知道对方的喜恶、体贴对方的需要,宝玉觉得黛玉会寂寞而去探望她,也体贴此刻的她可能畏怕太强的光线,所以稍微替她遮挡。

《红楼梦》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而要细水长流,说来简单,但很多时候,水愈来愈细,便不流了。细水要能够长流,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年纪渐长后,我发觉另一部中国的经典《论语》,谈论的其实是人际关系,彷佛是中国古代的情绪管理之书。

《论语.颜渊》记载,孔子曾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段话说得真好,孔子在此想必不是要谈爱情,但以此来谈爱情也很适合。当我们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即使将性命交给对方都没关系,只求他能够好好的活着,一旦情变,憎恶之情生,便恨不得诅咒对方。

同样的对象,以前希望他活得好,现在又诅咒他死去,可见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们并未清楚爱的本质。

我过去在大学任教近三十年,也曾担任导师,到研究室找我商谈的同学,通常都是遇到爱情问题。早先学生的恋爱持续得较长,从相互喜欢、决定表白、终于走在一起、直到分手,不同的阶段正好用去四年的时间。现今,常常开始到结束都在一个学期里,大家对经营爱情关系更加心急,甚至有许多关系,分手时十分极端,非得将一点资源、好感皆消磨殆尽,直到完全无以为继,逼近恶之欲其死的地步,才愿意放手。

缘起缘灭,顺应自然

此时,我们不妨看看庄子的说法,《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泉水干涸,鱼暴露于陆地,它们便会张开嘴来,将潮湿的气息或唾沫吐向彼此,让彼此可以舒服些,增加存活的机会。但庄子认为,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才是鱼应去的所在,那里有无穷无尽的水,使鱼得以生存。若是缺乏足够相爱的感觉或缘分,与其两人束缚在一起,不如就让彼此回到最自然的状态。

常有人说,倘若我们相处或相爱的资源濒临匮乏,何必还要苦苦相守。这不见得仅能用在爱情上,有时也可用以谈人际关系。曾经觉得某些朋友将是一生的朋友,后来因环境不同,彼此的价值观渐行渐远,不妨就渐行渐远,也许有天机缘再起,山水不转人常转,又遇在一起,若有感觉便再继续交往,如果没有便分开。

其实爱并非必然,而是一个过程。先有爱的感觉,由此出发,经过共同相处的互动,得到许多回忆、愉悦及成长。其后,也许爱可以继续,也或许爱有天将结束。

我们要面对爱不是永恒的事实,人也并非永恒,我们总在改变,爱也会随着改变。有些人变得愈来愈相爱,自然也有些人变得不再爱了。当我们对此困惑时,请想着一切皆是自然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不要放弃爱,也不要忘记爱。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