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

生活知识 2023-05-11 12:29生活知识www.buyun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不孕不育网,现在开始吧!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6305万。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2、山西锣鼓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有山西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敲敲。 3、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4、庙会 山西人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5、炕围画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又具简繁对比的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 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国家级 一、第一批2006年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耍孩儿 二、第二批2008年 ·广灵染色剪纸 ·阳高恒山道乐 ·阳高晋北鼓吹 三、第三批2010年 ·北路梆子 ·左云县楞严寺寺庙音乐 省级 一、第一批2006年 ·新荣碓臼秧歌 第二批2008年 ·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 ·大同铜器 ·大同张氏折纸 ·大同数来宝 ·阳高二人台 ·广灵秧歌 ·左云寺庙音乐 市级 一、第一批2008年 ·大同数来宝 ·大同张氏折纸 ·大同铜器 ·灵丘白氏剪纸 ·云冈大锣鼓 ·左云寺庙音乐 ·广灵秧歌 ·阳高二人台 ·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 第二批2010年 ·老大同故事 ·五音连弹会 ·广灵大号 ·秧歌(踢鼓秧歌、地秧歌) ·大涧道情 ·弦子腔 ·鳌石赛戏 ·浑源扇鼓 ·康氏娟人 ·大同木雕 ·桂香布艺 ·浑源凉粉制作技艺 ·田师傅黄烧饼制作技艺 ·浑源传统铸钟制作技艺 ·黑龙王豆腐干制作技艺 ·王氏京杏脯制作技艺 ·平安灯、九曲黄河灯 ·北岳道乐 ·云中吹打乐 ·小寨耍孩 ·秧歌戏(左云秧歌、腰站秧歌、红石楞秧歌)

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共计105项) (共计7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2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3 Ⅰ-3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4 Ⅰ-4 赵氏孤儿传说 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5 Ⅰ-5 万荣笑话 运城市万荣县6 Ⅰ-6 司马光传说 运城市夏县7 Ⅰ-7 牛郎织女传说 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 (共计12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8 Ⅱ-1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10 Ⅱ-3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11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12 Ⅱ-5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13 Ⅱ-6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14 Ⅱ-7 文水鈲子﹡ 吕梁市文水县﹡15 Ⅱ-8 太原锣鼓 太原市16 Ⅱ-9 晋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17 Ⅱ-10 恒山道乐 大同市阳高县18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市19 Ⅱ-12 临县大唢呐 吕梁市临县 (共计14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20 Ⅲ-1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21 Ⅲ-2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22 Ⅲ-3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23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27 Ⅲ-8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28 Ⅲ-9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29 Ⅲ-10 朔州喜乐 朔州市30 Ⅲ-11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31 Ⅲ-12 原平凤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晋中市榆社县33 Ⅲ-14 武乡顶灯 长治市武乡县 (共计20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34 Ⅳ-1 晋剧﹡ 省文化厅﹡35 Ⅳ-2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37 Ⅳ-4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38 Ⅳ-5 雁北耍孩儿﹡ 大同市﹡39 Ⅳ-6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灵丘县﹡40 Ⅳ-7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41 Ⅳ-8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43 Ⅳ-10 锣鼓杂戏﹡ 运城市临猗县﹡44 Ⅳ-11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45 Ⅳ-12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曲沃县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晋中秧歌) 晋中市、太谷县、祁县47 Ⅳ-14 晋南眉户 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48 Ⅳ-15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49 Ⅳ-16 线腔 运城市芮城县50 Ⅳ-17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51 Ⅳ-18 碓臼沟秧歌 大同市52 Ⅳ-19 赛戏 朔州市53 Ⅳ-20 上党二簧 晋城市城区 (共计7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54 Ⅴ-1 潞安大鼓﹡ 长治市﹡55 Ⅴ-2 太原莲花落 太原市56 Ⅴ-3 襄垣鼓书 长治市襄垣县57 Ⅴ-4 阳泉评说 阳泉市58 Ⅴ-5 晋东南说唱道情 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59 Ⅴ-6 河东说唱道情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60 Ⅴ-7 沁州三弦书 长治市沁县 (共计2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61 Ⅵ-1 挠羊赛 忻州市62 Ⅵ-2 心(形)意拳 晋中市 (共计6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63 Ⅶ-1 中阳剪纸﹡ 吕梁市中阳县﹡64 Ⅶ-2 平阳木版画 临汾市65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面塑、闻喜花馍、焙面面塑、新绛面塑) 忻州市定襄县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晋城市阳城县66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67 Ⅶ-5 黎侯虎(布艺老虎) 长治市黎城县68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大同市广灵县 (共计17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69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70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71 Ⅷ-3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72 Ⅷ-4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清徐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73 Ⅷ-5 山西面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74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运城市新绛县75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运城市平陆县76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77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阳泉市平定县79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运城市新绛县80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太原市81 Ⅷ-13 绛州飞龙制作技艺 运城市绛县82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朔州市83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吕梁市汾阳市84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长治市85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晋中市太谷县 (共计2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86 Ⅸ-1 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 太原市尖草坪区87 Ⅸ-2 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 晋中市太谷县 (共计18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88 Ⅹ-1 民间社火﹡ 长治市潞城县﹡89 Ⅹ-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临汾市90 Ⅹ-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晋城市91 Ⅹ-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92 Ⅹ-5 关公文化 运城市93 Ⅹ-6 河东盐池文化 运城市94 Ⅹ-7 寒食节 晋中市介休市95 Ⅹ-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临汾市洪洞县96 Ⅹ-9 后土文化 运城市万荣县97 Ⅹ-10 骡驮轿 朔州市98 Ⅹ-11 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 太原市晋源区99 Ⅹ-12 走亲习俗 临汾市洪洞县100 Ⅹ-13 河曲河灯会 忻州市河曲县101 Ⅹ-14 背冰 运城市芮城县、永济市

山西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哪些是国家级的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传承和弘扬太谷传统医药文化,保障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和特色,促进太谷传统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本条例所称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第三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其原真性、地域性、活态性和传承性。第四条 市、太谷区(以下简称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信息共享等重大问题。第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二章 传承与发展第七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代表性传承人)有权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以下简称项目保护单位)内选择和培养传承人。第八条 代表性传承人应当依法履行传承义务,常随学徒不得少于二人。第九条 项目保护单位依法合理利用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并有权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十条 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二)坚持使用优质药材,传承传统技艺,坚守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保证项目的原真性;   (三)合理使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项目保护单位标牌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标识,不得擅自复制或者转让;   (四)妥善保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不得侵占或者转让;   (五)加强生产技艺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和业务学习等活动;   (六)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第十一条 保护和利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历史真实性和本土文化内涵,保持原有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贬损、歪曲和篡改历史渊源,不得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使用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标牌标识;   (二)擅自以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义注册企业或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三条 项目保护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传习场所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公共文化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展示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传统医药知识。   鼓励有关部门将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第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健康产业园区与产业联盟发展。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通过建设出口基地、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三章 保障措施第十六条 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濒危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二)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的征集和收购;   (三)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研究;   (四)太谷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补助。

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传承、传播、利用等保护活动。第四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并将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第六条 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政策;   (二)组织实施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   (四)组织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定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   (五)监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使用;   (六)依法查处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的行为;   (七)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其他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在同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专门人才。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规划编制、调查研究、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濒危项目抢救、人才培养、作品征集、传承活动、宣传展示、对外交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资助或者补助等事项。第十条 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年度绩效考核机制以及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单位制定项目保护规划。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历史渊源、技艺水平、社会影响力、文化传承性等,制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办法,并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实行分级保护   (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编制专项保护计划,配套单项扶持资金,设立展示场馆,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场所;   (二)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编制专项保护计划,配套必要的保护经费,设立必要的展示场所,对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场所;   (三)对市、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按照项目保护计划实施保护,并给予必要的保护补助费和传承补助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