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云南的普洱茶起源于什么时候?

生活知识 2023-05-11 12:29生活知识www.buyun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普洱茶的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普洱茶的历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不孕不育网,现在开始吧!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

1、历史来源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 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 ”,可知当时盛况。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 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 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 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2、普洱茶主要产地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扩展资料 普洱茶原料等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叶、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叶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叶、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叶、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普洱茶之文化 台湾茶界知名学者郑时海先生谈到:在数百种茶中, 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历史文化的产物。 一是,普洱茶具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态。 二是,普洱茶除了 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之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 三是,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 香”独特的风味特色。 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 品尝,对其它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 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常作为礼品馈赠他国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 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清廷由於特别喜爱 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 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普洱茶的上 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进入清 官后,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味、茶 性大不相同,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 种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 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 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 的需要。於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 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锺爱,一 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 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 在清朝时声誉大震。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有买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 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 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束边, 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 油腻。” 普洱茶进贡清廷,至迟起於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 归流”时应已岁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就有“每 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文思茅通办 承领办送”字句。可知,那时每年都要采办 普洱茶进贡朝廷。 云南地方向清朝廷进贡普洱茶,一直延 续到清朝末年,前後将近200年。本世纪60 年代初,北京故宫还存放着清朝廷没有用完 的普洱贡茶数吨,包括团茶、女儿茶、茶膏等 品种。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馆还保存当年普 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 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贡茶,除了供皇宫享 用和分送皇亲国戚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 外国使团。例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 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 觐见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 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 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 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 茶和普洱茶膏。 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洱茶视 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载明朝隆庆六年 (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 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 有普洱茶4筒.每简5团,舆金银珠宝并重。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起源是源于什么时候

宋代,大理政权将南诏时期所设的“步日睑”改为“步日部”。此时宋国与北方的金国连年征战不止,急需战马,大理政权便在“步日部”开设“茶马市场”,以当地的茶叶换取西藏马匹,再将马匹转与宋国,以换取其锦缎与珠玩饰品。茶叶的种植随之扩大。

云南的普洱茶起源于什么时候?

 宋代,大理政权将南诏时期所设的“步日睑”改为“步日部”。此时宋国与北方的金国连年征战不止,急需战马,大理政权便在“步日部”开设“茶马市场”,以当地的茶叶换取西藏马匹,再将马匹转与宋国,以换取其锦缎与珠玩饰品。茶叶的种植随之扩大。    元代   到了元代,蒙古军队占领了云南,将“步日”改为“普日”,普洱茶已成为边疆各族民间交换的主要商品。元代中期,普洱茶随同以食肉、乳制品为主食的蒙古人进入俄国。    明清两代   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普日”改称为“普耳”。万历年间,“普耳”又正式改为“普洱”,明朝廷还在其地设官吏管理普洱茶的贸易。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平定云南,将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编为十三个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这一时期普洱茶的生产和销路较好,据《思茅县志》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思茅年加工茶叶十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大量涌入茶山,达“数十万”之众,因而不断出现事端。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后,即在思茅城内设普洱茶局管理茶叶的种植、加工制作及销售,并将原思茅城内私营茶商一律赶走,不得经营茶叶生意。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购茶,茶商复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种为圆饼茶,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圆”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外,经易武销至缅甸、泰国、香港,再转南洋及至欧洲、美洲,进入国际茶叶市场。乾隆年间,清廷对普洱府茶业情况进行调查后,将六大茶山所产的普洱茶列为贡品,年解贡茶660担,贡后方允许民间私商进行交易。康、雍、乾期间,清政府还在普洱一带开采铜矿和盐矿,这对当地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商贾旅人聚集,也带动了普洱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年一度春末夏初的“花茶市”,南北商人来往如织,城内摊点遍布,店铺林立,城外帐篷如云。马帮出入,土特产品及日用生活文化用品的交换日益发展,饮食业和人马旅店应运而生。普洱天天为街,日日为市,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市场,成为滇南商业活动中心。磨黑、石膏井、勐先、满磨街等集市亦随之形成,并日益兴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随贡茶和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运量随之增大,遂由茶商、士绅出钱,铺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驿道,全长211公里,全为青石板铺成,避免了道路的泥泞。   明清两代,在“茶马古道”之外,还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四条“茶马大道”。一是由普洱至昆明的“官马大道”,历史上的普洱贡茶经此道运往昆明,然后转运京城。从长江下游而来的客商,以及滇中、滇东地区的客商和本省的官员到普洱,均走此道。二是由普洱至澜沧的“旱季茶马大道”,自普洱起运茶叶,经思茅糯扎至澜沧县,再至勐连县而后到达缅甸。三是由普洱至越南莱州的“茶马大道”,由普洱起运茶叶,经江城县至越南莱州,然后转运至欧洲。四是普洱至打洛的“茶马大道”,此系“官马大道”的延伸,自普洱经思茅、车里、佛海至打洛,然后到达缅甸的景栋。在今天的普洱县境内,还保留有三处较为完整的“茶马大道”的遗址,见证着普洱茶贸易在历史上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同治年间,普洱各地因遭受“白旗下坝”五年争战,茶市不兴,各地茶商渐撤,茶园荒芜,茶业一度衰落。清末,普洱的茶业渐渐衰落。光绪年间,茶市又复活跃,私商恢复,宁洱县城有商号180余家,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荣和昌”等20余家。在宁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金月天等品牌,外型为团饼、方砖、牛心和人头团茶等。民间专业加工销售茶叶的较大商号有“恒和园”、“裕泰丰”、“雷永丰”等10余家,生产圆饼、方砖、紧团茶和双喜牌茶。较大商号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丰”等数家。    近代    辛亥革命以后   汉族商人在西双版纳一带,特别是在勐海从事制茶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相继开业,傣族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茶庄。民国八年(1919年),思茅县城流行鼠疫、疟疾,茶商渐撤,思茅茶业长期停顿,茶商转入易武,故易武茶业又一度兴旺,延至民国26年(1937年)。此后因法国重新封锁老、越边界,南下茶路堵塞,易武茶业走向萧条。    抗战时期   外省人大量进入普洱,不少人从事商业,普洱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商旅路线主要为南、北两途。北路即由普洱直往昆明,主要输出茶叶、食盐、地产中草药材,输入布匹、香烟等,称为“省货”;南路由普洱输出食盐、银饰等,经思茅、车里至佛海,销售后又转运茶叶至缅甸,输入象牙、煤油、洋靛、棉花、棉纱、布匹、西药、鹿茸、虎骨及杂货等,称为“坝子货”。此时的普洱茶不仅行销国内四川、西藏、湖南、湖北等省区,而且远销港澳、缅甸、越南乃至欧洲,尤在日本和西欧享有盛名。普洱成为滇南重镇和商业活动中心。   抗战初期,佛海的普洱茶也是畅销无阻,国外至缅甸、印度、暹罗、南洋、香港一带,内地则遍及云南、贵州、康藏等地的商业市镇。日军南进时,由于战祸侵袭佛海一带,国内外交通受阻,因而产销不如前。    上个世纪50年代   人民政府曾大力宣传工商业政策,提出“恢复老茶园,开展新茶园”的号召,茶园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茶叶产量比抗战后增长了许多,私商也纷纷收购,外销马来西亚、香港、仰光等地。但由于茶价总体低廉,茶农采摘茶叶不足维持生活,且若由内地入藏,耗时久、运费高,因而产销量都不高。上个世纪60年代,也曾号召“大搞茶园建设”,在思茅坝、曼歇坝、景东县文井大街开垦新式茶园。1975年,新建普洱茶厂,先后加工制作的青茶、红茶、沱茶、特制普洱茶等六大类40多个品种,国内国外均有销售。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

1、历史来源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 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 ”,可知当时盛况。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 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 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 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2、普洱茶主要产地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扩展资料 普洱茶原料等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叶、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叶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叶、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叶、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