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陵在哪里?史上最神秘陵墓共出16位帝王,千百年来从没被盗过

生活知识 2023-05-11 12:27生活知识www.buyun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明皇陵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皇陵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不孕不育网,现在开始吧!

凤阳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凤阳处于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 凤阳旅游景点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南部,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个景区,里面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狼巷迷谷 【韭山洞】 韭山洞洞凤阳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并留下多处唐宋题刻。朱元璋初起义兵时也曾据山屯兵,并在洞内外留下众多古迹.    明皇陵 【明皇陵】 位于凤阳西南十五里,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建,荐号英陵,旋改皇陵。皇陵虽非帝王之陵,即“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其间享殿具备,殿左右庑、宫厅、直房、神厨、宰牲厨、酒房等数百间,金门、红门、棂星门数百六,御桥、红桥、水关数十座,碑亭、两祠、祭祀署、铺舍数十间,松柏数百株,石人石马数十对,神道总长253米。石像生32对,刻工精细,姿态纷呈,威武庄严,栩栩如生。“石像生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皇陵碑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东50米外为无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条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书《大明皇陵之碑》,下为云朵。碑文系朱元璋亲撰,记述了他自己艰辛的身世,戎马生涯和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昌运兴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丰富,脍炙人口。   【明中都城遗址】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中都城遗址   【鼓楼】 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 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自明代开始就成为凤阳一道靓丽风景,清朝以后,“谯楼归市”更成为凤阳八景之一。鼓楼风景区环境优美,四周仿古建筑与新建的鼓楼广场相协调,32棵香樟树绿荫浓浓,更加衬托出鼓楼的雄伟、高大、古朴。   【龙兴寺】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窟寺】 中华名刹之一。 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处的三峰山。地处江淮丘陵的东端,占地8.5平方公里。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初名桃花寺。据传,西王母赐给汉武帝蟠桃时,途经此地撒下树种,寺成之后,因满山桃花盛开,艳丽怡人,故名。后随朝代更迭,此寺几易其名。宋代,一代文豪苏东坡慕名到此一游,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延用至今。该寺背倚峭壁悬崖,面对峡谷幽涧,终年溪流淙淙,到处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生态环境良好。主要景点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禅窟洞、蟠桃园等。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题刻。据初步考证,现存石刻17处,其中,出于唐刻4处,宋刻7处清刻4处,未署朝代的1处,字迹已剥蚀的1处。这些石刻多为纪游纪事之作,或题泳、或题名,风格各异,真、草、隶、篆,应有尽有。其中最具盛名者,当首推苏东坡的“玉蟹泉”三字。   【小岗村】 位于凤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隶属小溪河镇,由小岗、大严两个自然庄组成,距京沪铁路5公里,省道307线13.5公里,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20余公里,现有108户人家,476人,劳动力18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0人,其中大学文化5人,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耕地4.85亩,其中承包耕地面积为1070亩。

凤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凤阳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产韭菜而得名。韭山有个洞,在山之东麓,出口在西侧半山腰。该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览胜地。据南宋《濠梁志》“洞水长流不绝,其(石)形如器物甚众,左右多唐人诗刻石,深崖中有石观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志云其“后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还”。主洞长1472米,支洞长400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态千姿,身置其间,仿佛进了仙境      明陵风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时,不过是几座矮小的民家坟丘。朱元璋称帝后,将其扩建成“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的一代帝王陵寝。明末清初,历经沧桑,到乾隆年间,“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的皇陵,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每当风雨之际,皇陵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因进景致奇异,人称“明陵风雨”。   钓台春涨   钓台又称庄惠钓鱼台,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相传庄子和惠子曾于此垂钓,故得名。濠河有二源,东出濠塘山,西出镆邪山,由于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湾洼地积劳成湖,数里之内,水天一色,唯钓台孤兀于水中。“草长平湖水满塘,春风掀动绿波扬。纷纷白鹭冲天起,荡荡渔舟鼓棹忙。”这是前人咏钓台春涨的诗句。 乾隆《凤阳县志·八景之图》所绘第七景“钓台春涨”为钓台四面环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摇曳,掩映茅舍;青山绿水衬托着钓台,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浮桥烟锁   浮桥,又名临淮浮桥,原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北部淮河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因桥用船作为桥墩串联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桥。由于蜈蚣惧鸡,便在桥的两岸各置石鸡一只,以镇此桥。 明清时期,临淮浮桥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贾,川流不息,漕运船只,晨启暮泊,千帆云集,鱼火炊烟,如同雾幛云墙,真是“断虹垂百尺,横锁绝千寻”。此即凤阳八景之八的“浮桥烟锁”。 浮桥建成以后,屡毁屡建,到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北伐军渡淮,为拒清军追击,焚毁浮桥。今桥址尚存,南岸的石鸡仍在。   龙兴晚钟   龙兴晚钟 ,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建国后,钟亭毁于“文化大革命”,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人观赏。   龙兴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家的寺庙,被称为圣庙。96年重新修建,举行开光仪式,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的知名寺庙主持云集凤阳。凤阳大小旅店、宾馆全部爆满。与凤阳临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档宾馆客房也被预定一空。朱元璋戎马一生,从沿街乞讨的乞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极其具有历史价值,对我们后辈大有益处。通过这个栏目的介绍,让诸位网友真实的走近朱元璋,了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创建的伟业,还有有关朱元璋的历史传说。   谯楼归市   谯楼,即明中都鼓楼,位于原中都云霁街之东。该楼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诏建后,由“凤阳中等卫所拨军余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顾之,为守楼,并习吹鼓。凡遇公私,以便应用。如有损坏,例于军卫修葺”。有明一代,鼓楼完好无损。崇祯八年楼宇毁于兵火,十二年重建。后来失去报时作用,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登临观景之处。清乾隆二十年新建凤阳府城,将鼓楼包在中央,鼓楼四周成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乾隆《凤阳县志》绘此为“凤阳八景”图之一,名曰“谯楼归市”。 建国后,鼓楼基座保持完好,成为劳动人民登临观景的场所。近年来,鼓楼基座四周已是闹市区中的“广阔天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九华屏障   九华又称北九华,即今凤阳府城北里许之九华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安徽南方青阳九华山苦修。据传说,后又在凤阳九华山修行,故称前者为南九华,后者为北九华,简称九华。明初,凤阳府治原在临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内会同馆(即今凤阳中学)。清乾隆年间始建府城,唯九华山近压北城脚,由北门靖淮,西北门九华出城北去,必将绕过九华山。山虽不高,“全城秀气,全在此山;灵壑天然,永作北门屏障”。,古人称誉“九华屏障”为凤阳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华山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被围在凤阳城中,成为南北“屏障”。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傍水建造观鱼台,把濠梁或濠上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历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诗题咏,又给观鱼台增色不少,濠梁观鱼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

凤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凤阳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产韭菜而得名。韭山有个洞,在山之东麓,出口在西侧半山腰。该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览胜地。据南宋《濠梁志》“洞水长流不绝,其(石)形如器物甚众,左右多唐人诗刻石,深崖中有石观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志云其“后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还”。主洞长1472米,支洞长400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态千姿,身置其间,仿佛进了仙境      明陵风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时,不过是几座矮小的民家坟丘。朱元璋称帝后,将其扩建成“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的一代帝王陵寝。明末清初,历经沧桑,到乾隆年间,“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的皇陵,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每当风雨之际,皇陵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因进景致奇异,人称“明陵风雨”。   钓台春涨   钓台又称庄惠钓鱼台,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相传庄子和惠子曾于此垂钓,故得名。濠河有二源,东出濠塘山,西出镆邪山,由于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湾洼地积劳成湖,数里之内,水天一色,唯钓台孤兀于水中。“草长平湖水满塘,春风掀动绿波扬。纷纷白鹭冲天起,荡荡渔舟鼓棹忙。”这是前人咏钓台春涨的诗句。 乾隆《凤阳县志·八景之图》所绘第七景“钓台春涨”为钓台四面环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摇曳,掩映茅舍;青山绿水衬托着钓台,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浮桥烟锁   浮桥,又名临淮浮桥,原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北部淮河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因桥用船作为桥墩串联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桥。由于蜈蚣惧鸡,便在桥的两岸各置石鸡一只,以镇此桥。 明清时期,临淮浮桥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贾,川流不息,漕运船只,晨启暮泊,千帆云集,鱼火炊烟,如同雾幛云墙,真是“断虹垂百尺,横锁绝千寻”。此即凤阳八景之八的“浮桥烟锁”。 浮桥建成以后,屡毁屡建,到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北伐军渡淮,为拒清军追击,焚毁浮桥。今桥址尚存,南岸的石鸡仍在。   龙兴晚钟   龙兴晚钟 ,龙兴指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建国后,钟亭毁于“文化大革命”,而钟幸存。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人观赏。   龙兴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家的寺庙,被称为圣庙。96年重新修建,举行开光仪式,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的知名寺庙主持云集凤阳。凤阳大小旅店、宾馆全部爆满。与凤阳临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档宾馆客房也被预定一空。朱元璋戎马一生,从沿街乞讨的乞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极其具有历史价值,对我们后辈大有益处。通过这个栏目的介绍,让诸位网友真实的走近朱元璋,了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创建的伟业,还有有关朱元璋的历史传说。   谯楼归市   谯楼,即明中都鼓楼,位于原中都云霁街之东。该楼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诏建后,由“凤阳中等卫所拨军余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顾之,为守楼,并习吹鼓。凡遇公私,以便应用。如有损坏,例于军卫修葺”。有明一代,鼓楼完好无损。崇祯八年楼宇毁于兵火,十二年重建。后来失去报时作用,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登临观景之处。清乾隆二十年新建凤阳府城,将鼓楼包在中央,鼓楼四周成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乾隆《凤阳县志》绘此为“凤阳八景”图之一,名曰“谯楼归市”。 建国后,鼓楼基座保持完好,成为劳动人民登临观景的场所。近年来,鼓楼基座四周已是闹市区中的“广阔天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九华屏障   九华又称北九华,即今凤阳府城北里许之九华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安徽南方青阳九华山苦修。据传说,后又在凤阳九华山修行,故称前者为南九华,后者为北九华,简称九华。明初,凤阳府治原在临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内会同馆(即今凤阳中学)。清乾隆年间始建府城,唯九华山近压北城脚,由北门靖淮,西北门九华出城北去,必将绕过九华山。山虽不高,“全城秀气,全在此山;灵壑天然,永作北门屏障”。,古人称誉“九华屏障”为凤阳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华山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被围在凤阳城中,成为南北“屏障”。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傍水建造观鱼台,把濠梁或濠上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历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诗题咏,又给观鱼台增色不少,濠梁观鱼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 中都旅游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南部,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个景区,里面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韭山洞】 韭山洞洞凤阳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并留下多处唐宋题刻。朱元璋初起义兵时也曾据山屯兵,并在洞内外留下众多古迹.    【明皇陵】 位于凤阳西南十五里,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建,荐号英陵,旋改皇陵。皇陵虽非帝王之陵,即“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其间享殿具备,殿左右庑、宫厅、直房、神厨、宰牲厨、酒房等数百间,金门、红门、棂星门数百六,御桥、红桥、水关数十座,碑亭、两祠、祭祀署、铺舍数十间,松柏数百株,石人石马数十对,神道总长253米。石像生32对,刻工精细,姿态纷呈,威武庄严,栩栩如生。“石像生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皇陵碑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东50米外为无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条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书《大明皇陵之碑》,下为云朵。碑文系朱元璋亲撰,记述了他自己艰辛的身世,戎马生涯和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昌运兴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丰富,脍炙人口。   【明中都城遗址】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鼓楼】 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 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自明代开始就成为凤阳一道靓丽风景,清朝以后,“谯楼归市”更成为凤阳八景之一。鼓楼风景区环境优美,四周仿古建筑与新建的鼓楼广场相协调,32棵香樟树绿荫浓浓,更加衬托出鼓楼的雄伟、高大、古朴。   【龙兴寺】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窟寺】 中华名刹之一。 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处的三峰山。地处江淮丘陵的东端,占地8.5平方公里。始建于西汉武帝年间。初名桃花寺。据传,西王母赐给汉武帝蟠桃时,途经此地撒下树种,寺成之后,因满山桃花盛开,艳丽怡人,故名。后随朝代更迭,此寺几易其名。宋代,一代文豪苏东坡慕名到此一游,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延用至今。该寺背倚峭壁悬崖,面对峡谷幽涧,终年溪流淙淙,到处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生态环境良好。主要景点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禅窟洞、蟠桃园等。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题刻。据初步考证,现存石刻17处,其中,出于唐刻4处,宋刻7处清刻4处,未署朝代的1处,字迹已剥蚀的1处。这些石刻多为纪游纪事之作,或题泳、或题名,风格各异,真、草、隶、篆,应有尽有。其中最具盛名者,当首推苏东坡的“玉蟹泉”三字。

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我们都知道皇陵着藏着无数的宝贝,是盗墓贼们最喜欢、最想光顾之地,但为什么元皇陵和明皇陵却能保存这么好,而清朝皇陵却多处被盗呢? 今天小雨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根据史料记载,元朝的皇帝死后,并不像汉人一样用棺椁入土,而是砍一棵大树,把中间掏空做成棺材,埋入地下,再用万马踏平,种上牧草,第2年开春的时候牧草茂盛,茫茫一片的草原上没有任何标记,自然很难找到下葬之地的。 据说在下葬的时候,他们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头小骆驼,母骆驼由于哀伤过度,便会深深地记住这个地方,等到第2年祭祖的时候,只要跟着母骆驼走,就能找到下葬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母骆驼逝去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先祖埋在哪里了。 这也是元皇陵没有被盗的原因之一,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元朝皇帝下葬时,并没有什么丰富的陪葬品,所以盗墓贼对此并不感兴趣。 元皇陵的简陋不堪,反而能够让这些大佬们安静地长眠于地下,不被世人打扰。 由于元陵的葬无定所,再加上辨识度低,又没有油水可捞,不仅没能成为盗墓争相觊觎的对象,墓地也无从考证。 相比于元皇陵,明皇陵也是很幸运的,明朝皇陵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以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最为出名。除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因为考古的原因被挖开以外,其他的整体来讲都算保存完好。 中国历代皇陵中,明十三陵可以说是保存得最好的,我觉得中间运气的成分占比很大,因为这两座陵墓的位置都距离大城市非常近,保卫严密。 而且明朝灭亡时比较平静,李自成入北京后并没有费什么力就拿下了北京城,但又还没有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被清军赶了出去,清朝军队以清除土匪为由霸占了明朝的江山,打着保护明朝的旗子,自然不能带头去破坏明朝的东西。 所以在这战火这一块,李自成没来得及破坏,清朝不敢破坏,这使得明皇陵就此躲过一劫。 反观清朝的陵墓,清东陵和清西陵这两座皇家陵园差别就大了。 清末帝的退位逊国,也算是和平过渡,再加上优待清室的条件,民国政府自然要对清朝陵墓进行保护,但为何清东陵惨遭盗掘呢? 这里重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民族因素孙殿英盗清东陵时,声称自己是明朝首辅孙承宗之后,他挖东陵是替祖报仇。这话很明显是在胡扯,当时却有很多人同情他。 另一方面,孙先生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还以总统身份去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这显然有一种反清复明的意思在里面。 自然孙殿英称自己是明臣的后代,为祖先报仇这种鬼话也能说得通,更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第二陵园的选址太偏僻了清朝的两座陵中,为什么清东陵被盗的那么惨,这和明十三陵被保护得很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在里面,那就是选址的问题。 明十三陵和清西陵都在燕山山脉以南,虽然也都比较偏僻,但一个离北京近,一个离保定近。而清东陵呢,选在今天的河北唐山市遵化县,这里离唐山100公里,离北京140公里,离天津150公里,属于三不管之地。 当年孙殿英盗墓时,就是因为被排挤到蓟县这种小地方驻军,才让他有机会大张旗鼓的盗墓,他没想到自己在部队上的不受重视,反而阴差阳错的成全的一场富贵。 第三丰盛的陪葬品清东陵中,最富裕的两位主当属乾隆和慈禧了,这二位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主义者,就慈禧将自己的陵墓拆了建 ,建了拆的架势,布置得极尽奢华,修得堪比紫禁城,这样的顶级装备别说是放在军阀混战的流氓年代,即使在放在现代那也是小偷们觊觎的对象啊。 本来乾隆应该葬在清西陵的,但他非要搞什么昭穆之制,也算是自己作死,死后都不让自己安生。而恰好又遇上孙殿英这种千年军阀大盗,这两位的地宫也被盗了个干干净净。 尽管清东陵被盗的惨不忍睹,但相对于前汉朝、宋朝这些前代个朝来讲,清陵的皇帝园陵算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了。

为什么元皇陵一个不见,明皇陵武邑被盗,清皇陵被盗多处?

,据史料记载,元朝皇室家族去世后,不用棺椁,而是将棵大树劈成两半,把死去的贵族安置在已经挖空的树中,用绳索把树勒紧,埋葬在一块没有显著地标的土地,以防被认出。用万马踏平,并在地里种植牧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迄今为止,没人知道元朝皇帝的陵寝埋于哪里。据传说称,元代皇帝下葬,没有值钱的陪葬品,仅仅只有一些日常所需的物品而已。所以人们对这些皇陵不感兴趣。 ,明朝皇陵的情况比较复杂。明皇陵在五个地方都有分布,分别是南京、北京、安徽凤阳、江苏省盱眙和湖北钟祥。在这五处皇陵里,根据史实已经能确定明皇陵毁于张献忠之手;明祖陵因为地理位置原因一直被埋在水下,所以应该未被盗过。 明显陵据说被人盗掘过,因为曾有村民看到在抗战期间日军盗出看里面的石像;明孝陵和十三陵保存基本。截止到现在,至少有十三座明皇陵是完整的,这已然是是中国帝陵的一个奇迹。清西陵除了光绪的陵墓外基本保存完好。但清东陵被盗得很多,除了顺治的孝陵之外,几乎全部被盗。 被盗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民族因素。当年孙殿英声称要盗东陵时,完全没有道德负担,甚至有不少人支持他。事后他声称自己是大明首辅孙承宗之后,他挖东陵是替祖先报仇。第二,除了民族因素以外,清朝陵园没被盗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选址太偏僻了,所以很少有人能找到这些陵墓。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