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柴西百度百科
1、柴希言的作品以及用过的笔名写的书,你们看过吗?
柴西岩的作品已经用过的笔名,写过的书,我对这个不是特别的清楚,可以查询一下。
2、柴达木盆地的地质作用形成过程
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柴达木盆地所在的位置是一个海洋。在青藏高原隆起的时候,柴达木盆地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水盆,盛有大量海水(海水中有大量的盐分,这点不用解释了吧)。在青藏高原隆起的过程中,柴达木盆地内的海水不断蒸发,形成高浓度的海水,聚集到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并蒸发干,形成现在的盐湖。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大量的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实践,从地层与沉积层序、构造特征与构造层、沉积相与微相、储层与储盖组合、运聚与圈闭评价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分别探讨了柴北缘冲断带、柴西富烃凹陷和第四纪生物成因气的油气成藏基本规律及成藏模式,提出:①柴北缘的"古构造和晚期走滑构造体系控藏"论,认为柴北缘侏罗系生烃中心的分布演化控制着"小凹控油、源边成藏"的成藏特征,喜马拉雅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古构造)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后期保存条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②柴西地区的"多凹控藏、近源成藏"论,认为柴西古近纪南北向展布的多断陷富烃凹陷控制了源储关系及油气近源成藏的特征,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可划分为"两类四种"油气成藏模式;③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匹配的构造圈闭以及沉积相和后期保存是控制第四纪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因素。这些理论与认识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的产物,所以我想跟它们能沾上点儿关系!
3、柴达木盆地
(一)勘探阶段及勘探领域拓展
柴达木盆地经50多年的勘探开发,目前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还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但勘探开发形势依然乐观。
“十五”期间,5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74×108t,年均探明0.148×108t。5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8×108m3,年均探明285×108m3。
结合柴达木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1954~2003年的构造圈闭勘探阶段,2003年以来的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中期、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表5-53)。
表5-53柴达木盆地勘探阶段划分
1.背斜圈闭勘探阶段
盆地西部和北部背斜圈闭成排成带分布,一直以来是勘探的主要目标。柴达木盆地于1954年开始地面地质调查,同年开始重磁电勘探,1955年开始钻探,1956年开始地震勘探,截止到2004年底,共发现地面构造140个,累计发现已纳入储备圈闭的潜伏构造78个。
2.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阶段
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勘探领域由过去只注重构造圈闭拓展到构造与岩性并重。2003~2004年,依托三维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岩性油藏勘探目标筛选,发现了尕斯东南斜坡、七个泉、红柳泉、跃进四号等一批地层岩性圈闭。并优选尕斯东南斜坡、七个泉等为重点目标,开展了岩性油藏勘探探索。东得1井、七30井获得工业油流,标志着柴达木盆地在岩性油藏勘探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勘探难点
在油气成藏方面,柴西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中,河流及三角洲等边缘沉积相带不发育,坳陷主体中低孔、低渗储层多,泥岩裂缝储层多,勘探开发难度大。在技术方面,柴达木盆地勘探难点主要有深沟大壑型山地地震技术不过关,柴西地区地下信息难以有效获取;高压钻井技术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储层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探井成功率低。
(二)盆地特点及圈闭类型
柴达木盆地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沉积、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抬升剥蚀、古近纪挤压走滑坳陷和新近纪—第四纪挤压推覆褶皱、沉降坳陷四个阶段。发育有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沉积,地层分布有明显的分区性,中生界主要分布于北缘块断带、古近系和新近系主要分布于西部坳陷区、第四系主要分布于东部坳陷区。形成了北缘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三个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发育有中、下侏罗统、古近系和新近系、第四系多套烃源岩。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缘,有多个生烃中心,主要为暗色泥岩,为碳质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以生油气为主,为一套好烃源岩。中侏罗统烃源岩以褐色油页岩为主,为碳质页岩、碳质泥岩和薄煤层,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较低,大部分地区以生油为主。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有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下段、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六套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层系多、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目前大多正处于生油高峰期。
新近系狮子沟组和第四系烃源岩均处于未成熟阶段,暗色泥岩一般有机碳含量仅0.15%~0.46%,平均0.3%,总烃仅几十个ppm。镜质体反射率均在0.2%~0.47%之间,主要产生物气。
盆地,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已经发生整体变形,构造成排成带分布,后生背斜、断块构造圈闭十分发育,北部、西部构造幅度大,东部构造幅度小;构造圈闭是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盆地圈闭类型相对集中。地层和岩性圈闭已经被构造变形复杂化,形成构造—岩性圈闭。
(三)盆地资源总量、探明程度和资源特征
1.油气资源总量及探明程度
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66×108~15.04×108t,期望值为12.91×108t。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8×108t,待探明石油资源量7.38×108~11.76×108t,期望值9.63×108t。资源探明程度为22%~31%,期望值为25%。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508.92×108~17765.03×108m3,期望值为16006×108m3。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00×108m3,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为11608.92×108~14865.03×108m3,期望值为13105.9×108m3。资源探明程度为16%~20%,期望值为18%。
2.资源特点
石油主要分布在柴北和柴西,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东。柴北缘油气生成于侏罗系,主要聚集于古近系;柴西油气生成并聚集于古近系和新近系。
油气成藏的特点有短距离运移聚集成藏,成藏具有多期性。平面上,油气田(藏)分布严格受生油凹陷控制,具有环状分布特征。已发现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构造,不论其含油气层位的新老,均分布于主力生油凹陷之内或边缘附近,沿英雄岭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
纵向上,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垂向分布主要受古构造圈闭和储集层发育段控制,如尕斯地区的油气藏主要受古构造圈闭和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砂体分布控制,狮子沟油田和柴西北区裂缝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泥岩中碳酸盐含量控制。构造高部位和碳酸盐岩含量高的层段裂缝发育,油层厚度大。
第四系生物气主要分布于135万~248万年的沉积地层中,气藏受小幅度背斜构造、区域斜坡带的控制和生气强度以及盖层的控制。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各子项目预测结果、盆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专家预测结果、石油公司“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和高峰值,以及2030年左右的储量、产量可能情况,采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
1.石油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柴达木盆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古近系,资源探明程度22%~31%(表5-54);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中期、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总体处于勘探早期,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处于缓慢上升阶段。由于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盆地油气勘探将有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表5-54柴达木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根据“十一五”规划,柴达木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石油1000×104t左右,石油产量在220×104t水平上缓慢上升。
经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十一五”期间年均1000×104t基础上缓慢上升,上升势头保持到2025年左右,年探明储量达到1300×104t,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石油产量也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十一五”年均230×104t的水平上升到2030年的300×104t左右(表5-55,图5-42,图5-43)。到2030年石油探明程度为48%,储采比为10,略低。
表5-55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图5-42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图5-43柴达木盆地石油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2.天然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新近系,侏罗系和古近系天然气资源也较丰富。资源探明程度16%~20%(表5-54);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目前总体处于勘探早期,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处于缓慢上升阶段。新近系等新领域天然气勘探开始起步。
根据“十一五”规划,柴达木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天然气100×108m3左右,天然气产量在35×108m3的水平上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50×108m3。
经综合预测,柴达木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将在“十一五”年平均约80×108m3的水平上有所上升,2010~2030年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在100×108~120×108m3。
天然气产量在“十一五”期间年均37×108m3,2010~2030年间逐渐上升,从60×108m3上升到90×108m3左右(表5-56,图5-44,图5-45)。到2030年,天然气探明程度为35%,储采比为13.4。
图5-44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图5-45柴达木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表5-56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3.预测结果分析
盆地油气地质储量增幅不大,产量小幅增长。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都很丰富,从预测结果看,未来25年内,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总体处于缓慢上升阶段,油气储量上升幅度很低,这主要与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技术不适应有关。盆地腹部主要为低渗和裂缝性储层,地表深沟大壑发育,地震攻关还没有取得突破,难以获得准确的地下地质资料;地层异常压力分布广泛,钻井难度大,储层保护难。使盆地油气勘探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储量增长幅度影响,油气产量增幅也受到一定限制。
油气勘探潜力较大,领域清楚。柴西勘探主要在坳陷南缘和浅层取得成效,油气资源丰富的中深层和坳陷内部成效不大。柴西古近系、新近系探明率20%,还有80%左右的油气资源未探明,勘探潜力较大。
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和鄂博梁—葫芦山构造带仍是石油勘探的重点,深层天然气资源也值得关注。
柴东地区天然气资源潜力仍较大,但构造圈闭幅度低,需要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提高圈闭识别能力。,新近系狮子沟组地层生物气勘探前景也很乐观,在柴东与柴西结合部是新近系生物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4、构造应力场分析
2.7.1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GPS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高精度、大范围和及时的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测量是研究现今应力应变的一种有效方法。王琪等(2001)利用中国地壳运动GPS检测网站取得的观测数据,求出了中国大陆和邻区229个测站的速度矢量,给出了这229个测站相对于欧亚板块稳定部分(西伯利亚)的变形速率,其中柴达木地块上5个测点的优势运动方向是N60°E,平均运动速度为12~14mm/a(王琪等,2001)。
Z.Chenetal.2000年利用中国大陆GPS检测网数据,计算相对华南地块,柴达木地块现今地壳运动速度为大约15mm/a,运动方向为NE到NNE。柴达木盆地测点DQD4和祁连山北侧测点HCY1之间的缩短速率为(10±2)mm/a。
上述王琪等(2001)、Z.Chenetal.以及张强、朱文耀2000年利用中国大陆GPS检测网的检测数据获得的柴达木盆地现今地壳运动速率和方向显示,柴达木盆地现今地壳变形为NE到NNE向缩短,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NE到NNE方向。表2.2给出的是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GPS测量给出的运动速率。
表2.2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地壳运动速率表
2.7.2震源机制解法现今应力测量
地震发生时,震源运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辐射地震波传递着震源信息,据此可直接了解震源处运动特征,进而分析地壳应力状态(表2.3)。P波到达接收器的第一个振幅方向(即称初动方向或运动符号),在地面分布呈一种特殊图像,而反映了震源运动过程及其与断裂的产状、力的作用方式的直接关系。根据单力偶或双力偶模式可求取得震源运动参数,如震源节面、P轴产出地点、方位及倾角(即应力释放轴的方位和倾角,也称为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和倾角)。
表2.3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地应力测量结果表
续表
据内部资料廖椿庭等,2002;施兆贤等,1989,拉西瓦水电站地应力测量及有关问题的讨论;廖椿庭等,1989,青铜峡大坝裂缝和坝体应力状态关系的研究报告。
在柴达木盆地内部,地震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南部、三湖地区和东部的德令哈地区,其中1937年在德令哈以西发生的7.5级地震为最大震级地震,现今依然可以看到其震后出现的形变带,长达300km。在柴北缘地区也有零星的小震发生。从地震发生的区域来看,祁漫塔格山和阿尔金山的邻接部位、南祁连山向盆地的凸出部位以及东昆仑和南祁连山近于平行展布的德令哈地区地震发生较多,现今构造活动强烈,而广大的盆地内部,地震相对较少。
根据HRV和USGS给出的震源机制解(表2.4)来看,在柴达木盆地及邻区,最大主应力轴的方位基本位于NNE-NE向的范围内,仰角也比较小,30°以下的仰角占90%左右。,该区现今遭受近水平的压应力,方向为NNE-NE向。最小张应力轴的方位近EW-NW向,倾角较分散,30°以下的占了近40%,31°~60°占了近20%,而61°以上的也占40%左右。最小主应力一部分为垂直,另一部分则近水平。而中间应力轴的倾角反映了该发震断裂的类型,倾角较小表明以倾滑为主,而仰角大则表明断裂的活动方式可能以走滑为主。从柴达木盆地及邻区的中间应力轴的倾角看,30°以下的占了约55%,而61°以上的倾角占了26%,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地质情况来看,断裂主要以倾滑为主,还有部分断裂以走滑为主,另有部分断裂兼有走滑成分。
表2.4柴达木盆地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
续表
从震源的深度范围来看,普遍集中在20km以内,这可能意味着地壳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滑脱层,而柴达木盆地中众多断裂均在深部收敛于该滑脱层。地球物理资料也显示,柴达木地块在与高原下地壳低速层深度对应的层位附近(约20km)有一条厚度为510km的显著低速带(约5.8km/s),暗示柴达木地块的中下地壳黏度较低,这可能和该条滑脱断层的存在有关。
2.7.3钻井崩落法现今地应力测量
2.7.3.1钻井崩落法原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在深钻井中常常产生井壁岩石崩落现象,而且在同一钻井不同深度上崩落椭圆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往往相同。在地下巷道中,也发现了这种崩落破坏现象,室内实验分析证明了这种崩落现象的力学机理,并证实崩落椭圆的长轴方向与最小水平应力方向平行。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发现了确定地应力的钻井崩落法。
(1)钻井崩落的力学分析
地壳中的一个铅直钻井,它的横截面通常处在两个水平主应力σ1及σ2(σ1>σ2)的压缩之下(王连捷等,1996)。钻孔附近的应力分布可用下式表示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
式中θ为σ1方向算起沿反时针方向测量的角度;a为钻孔半径;r为矢径;σr及σθ为径向和切向正应力;τrθ为剪应力。
当r=a时,可得井孔壁上的应力分布
σr=0
σθ=(σ1+σ2)-2(σ1-σ2)cos2θ
τrθ=0
当θ=π/2及3π/2时,即在点M及N附近,切向应力σθ取极大值,即σθ=3σ1-σ2
此时在M和N点上的切向应力(σθ)和径向应力(σr)之差亦取极大值
σθ-σr=3σ1-σ2
即剪应力(σθ-σr)/2取极大值。
可以看出,随着沿水平轴线向钻孔靠近,径向应力σr降低,切向应力σθ增大,在θ=π/2及3π/2的方向上,形成剪应力集中区,当应力达到岩石的强度时,就产生井壁崩落,崩落形成的椭圆长轴方向与最小主应力平行。
使用摩尔-库伦的剪破裂准则,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崩落的力学机理,摩尔-库伦破裂准则用公式表示如下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
式中S0为内聚力;μ为内摩擦系数。
如果方程式的右边小于S0,则井壁是稳定的;若方程式的右边等于或大于S0,则产生崩落。
(2)主应力方位的确定
如前所述,钻井崩落椭圆长轴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确定主应力的方向就在于确定崩落椭圆的方位。利用地层倾角四臂或六臂测井仪可以测井径的大小和长轴方位。四臂测井仪由四个测臂组成,即C1、C2、C3、C4。测臂C1及C3处在同一直径上,称为C1-3,测臂C2、C4处在另一直径上称为C2-4。C1-3和C2-4测臂互相垂直,测井时,四个测臂与井壁紧密接触,当井径变化时,四个测臂也跟着变化,伸长或缩短。测井仪从井底向上移动时,测井装置在井中旋转,当遇到崩落椭圆井段时,其中一对测臂落在扩径方向,而另一对则处于未扩径方向,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两条井径曲线知道井径的大小。
地层倾角四臂测井仪附有相应定位定向装置,通常它给出1号测臂的方位角AZ。
如果C1-3测臂记录的是长轴井径,则崩落椭圆的长轴方位是a=AZ。
如果C2-4测臂记录的是长轴井径,则崩落的椭圆的长轴方位是a=AZ+90°
同理利用六臂测井仪同样获得崩落的椭圆的长轴方位。
2.7.3.2柴达木西地区井壁崩落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分析
在收集到的6口可进行井壁崩落法地应力分析的测井资料,分别是阿3井、扎西1井、跃78井、红33井、东9井和柴6井,既有四臂测井资料,也有六臂测井资料。通过对每口钻井崩落井段的统计分析,每口钻井崩落椭圆长轴方向,除柴6井崩落椭圆长轴方向比较离散外,其他钻井崩落椭圆长轴方向都比较一致(表2.5),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口钻井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阿3井140°、扎西1井30°、跃78井90°、红33井20°、东9井90°、柴6井50°。上述结果显示,柴西地区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既有NEE-NE向,也有近EW向和NW-SE向,说明盆地不同部位,应力方向有局部变化。但由于柴西地区适合于进行井壁崩落法地应力分析的测井资料较少,我们尚不能得出柴西地区地应力局部变化的规律性。
表2.5柴西地区井壁崩落法地应力测量结果表
2.7.4柴达木盆地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
光弹实验是由光学和弹性理论相结合、用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就是用光弹性材料做成研究对象的相似模型,用仪器测定出模型在相似载荷作用下光学性质的变化,以达到分析研究对象中应力分布的实验方法。即将测量对象所遭受的力学量转变为光学干涉条纹,使得微小的物理量变化可以达到人们直接测量感知的程度,进而来分析研究对象的应力分布。
光弹实验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起始于19世纪中叶,但受限于材料的发展,直到20世纪20年代,光弹实验方法才开始在工程上推广应用。随后,由于光弹实验方法具有直观性和全场性的特点,这种方法获得了迅速发展,应用也愈益广泛。
我国自1949年以后,光弹实验方法才得以迅速发展,并在造船、航空、水利、机械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地质问题,主要是模拟构造应力场,进而通过应力场分析来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2.7.4.1实验方法
实验时要建立所研究问题的地质模型,然后再根据地质模型和相似理论用光弹性材料制作研究对象的相似模型,进而按照一定的边界条件进行加载,测定出模型在该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以达到分析该地质问题的构造应力场的目的。
(1)地质模型的建立
地质模型的建立主要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而定,一般直接把研究区的构造图缩小到光弹仪的量程以内即可,必要时作适当简化。
(2)实验模型的制作
实验的光弹性材料是以E44-6101型环氧树脂为基体、顺丁烯二酸酐为固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配制而成的。其质量比如下
环氧树脂∶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0∶30∶5
在制作模型时,将环氧树脂、顺丁烯二酸酐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按上述比例配好,搅匀,注入特制的模具内,放在烘箱中恒温65℃左右,固化28h,称为一次固化。待材料不发黏时进行脱模,得到半固化的光弹性板材。用改装了的医用手术刀将该地区的构造线刻画在板材之上,然后把上述板材放入烘箱,以每小时10~15℃升温至115℃,恒温4~5h,再以每小时5~6℃降温至60℃,将烘箱断电,使其自由降温至常温,进行第二次固化。对四周余量进行加工,即可得到实验所用模型。
由于加工成型的模型中,有较大的初应力(特别是刻画的断层处)。需要对模型进行退火,以清除其中的初应力。将加工成型的模型放入甘油中在烘箱内加温至120℃,恒温2h,然后每小时5℃降温,即可退去模型内的初应力。如果一次退火的效果不满意,还需要进行二次退火,其方法相同。
(3)实验过程
实验时,分别将模型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使其按选定的边界条件加均布载荷,于光弹仪上分别摄取等色线图,得到该模型的等色线条纹图案,并在光弹仪上确定模型内各断裂的受力方式。
2.7.4.2实验结果
光弹实验所得到的最基础成果是一套反映不同应力状态的有不同级数的等色线条纹组成的等色线图案,据此我们可以对实验模型和实验对象进行应力分析。
根据二维应力-光学定律,等色线条纹级数与主应力差(σ1-σ2)或最大剪应力(τmax=成正比。也就是说,光弹实验的等色线就是等主应力差线或等最大剪应力线,不同级数的等色线组成的等色线图案是模型内主应力差或最大剪应力的等值线图。等色线图案可以直接反映模型内主应力差或最大剪应力的大小分布。除此之外,根据光弹实验的等色线图案,我们还可以直接判断模型内各断裂的受力状态。在模型内各断裂上的等色线图案,特别是各断裂端点上的等色线图案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称Ⅰ型条纹,其特征是等色线条纹分布近对称于断裂走向,它既可以由垂直于断裂走向的压应力作用而形成,又可以由垂直于断裂走向的张应力作用而产生。区分断裂是受压力还受张应力,可以用针刺法在光弹仪上进行鉴别。
第二种类型称为Ⅱ型条纹,其特征是等色线条纹主轴与断裂走向平行。它们的形成是断裂受剪应力作用的结果。
第三种类型称为复合型条纹,其特征是等色线条纹既不对称于断裂走向,也不平行于断裂走向。它们的形成是断裂既受剪应力又受压应力或张应力作用的结果。区别断裂是受张剪应力还是受压剪应力作用,也是用针刺法在光弹仪上进行鉴别。
,根据断裂上的等色线条纹类型,我们就可以确定出各断裂的应力状态。
2.7.5柴达木西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
2.7.5.1实验地质模型
柴西地区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所采用的地质模型,是根据柴西地区的现今构造面貌,考虑了柴西地区的主要断裂,实验所采用的构造图是从柴西地区2000m、3000m和4000m深度构造图上裁取下来的。
2.7.5.2实验边界条件
根据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现今地应力实测结果,柴西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SSE向。,柴西地区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的边界条件选用NNE-SSW向均匀挤压,具体挤压方向为N30°E。
2.7.5.3实验结果
(1)各断裂受力方式在NNE-SSW向挤压外力作用下,柴西地区各断裂的受力方式,显示不同深度上NWW和近EW向断裂主要受压力作用,呈逆冲活动,表现为逆冲断裂。NW向断裂和断裂走向呈NW向的地段受压应力兼右旋剪切应力作用,呈压扭性活动,表现为逆断层兼有右旋走滑分量。NNE和近SN向断裂受张应力作用,呈张性活动,表现为正断层;NEE向断裂受左旋剪应力作用,呈左旋剪切活动,表现为左旋走滑断层。光弹实验得到的应力作用方式与柴西地区现今各断裂的活动方式是一致的,说明光弹实验所采用的边界条件符合柴西地区的地质事实。
(2)应力大小光弹实验所得到的等色线图案直接反映了最大剪应力的大小,柴西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的等色线图案显示
a)柴西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中应力的大小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构造应力的大小相差很大,存在一些应力低值区和应力高值区。
b)柴西地区断裂构造对区内构造应力的大小分布影响很大,断裂两侧构造应力的大小差别很大,构造断裂对应力分布具有明显分隔作用。
在2000m深度,应力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尕斯库勒、油沙山、阿拉尔、红柳泉、七个泉、北乌斯、油南1井西南侧、咸水泉、月牙山、尖顶山、切3井附近和索尔库里等地,等色线条纹级数一般为一级红到一级绿,以跃深1井附近和北乌斯应力值最低,等色线条纹级数在一级绿以下。其他地段,等色线条纹级数一般在2~3级,部分地段等色条纹级数可达到5~6级。除此之外,2000m深度光弹实验等色线图案还显示阿拉尔断裂、花土沟断裂对应力低值区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在3000m深度,应力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尕斯库勒、油沙山、花土沟、狮子沟、七个泉、阿参1井西南、咸水泉、红沟子、月牙山、小梁山、尖顶山、大风山和索尔库里等地,等色线条纹级数一般为一级红到一级绿,以尕斯库勒、油沙山和狮子沟附近应力值最低,等色线条纹级数在一级绿以下。大范围的应力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尕斯库勒、油沙山、狮子沟和月牙山附近。其他地段,等色线条纹级数一般在2~3级,在部分断裂的端点等色线条纹级数可达到5~6级。
在4000m深度,花土沟-阿拉尔-尕斯库勒湖一带出现大范围的应力低值区,等色线条纹级数在一级绿以下,在跃进、七个泉、咸水泉、月牙山和索尔库里等地也分布有较大范围的等色线条纹级数在一级绿以下的应力低值区。与前两个深度不同的是4000m深度不同地段的应力值相差更大,一方面出现大范围的等色线条纹级数不到一级绿的应力低值区,另一方面也出现等色线条纹级数在4级以上的应力高值区,并且应力低值区和应力高值区的分布呈现出NNE向展布的趋势。
2.7.5.4实验结果分析和油气预测
实验结果,柴西地区现今各断裂的应力作用方式与现今柴西地区断裂的方式一致,一方面说明实验所选边界条件和实验方法符合柴西地区的地质事实,另一方面显示柴西地区NWW向和近EW向断裂的封闭性最好,NW向断裂和断裂走向呈NW向的地段以及NEE向的断裂的封闭性次之,它对油气运移来讲都是一种阻隔因素。只有NNE和近SN向断裂处于伸展状态,具有较好的贯通性,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实验所得柴西地区现今应力的大小分布与已知柴西地区油气田的展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应力低值区往往对应已知的油气田。据此,根据柴西地区现今应力场光弹实验结果的应力分布特征,结合其他石油地质条件,对柴西地区的油气有利区作以下预测(已知油气田不再论述)
(1)花土沟附近是一个油气有利区
光弹实验结果显示,花土沟附近是柴西地区目前没有找到油田的范围较大的应力低值区。
花土沟附近新生代以来长期处于英雄岭凹陷南侧的水下斜坡部位,有着良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的时间长。
长期水下斜坡,沉积物颗粒比较粗,孔隙条件好,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2)阿拉尔附近有利油气聚集区
光弹实验结果不同深度都是应力低值区。
该区周围有长时期的沉降历史,生油条件好,油源充足,油气运移聚集的时间长。
该区处于洼陷的西斜坡带上,具有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和储集条件。
(3)狮子沟地区有利油气聚集区
该区深部具有范围较大的应力低值区,从应力与油气关系上看可能是一个油田分布区。
该区长期处于英雄岭凹陷南侧边缘,有较厚的新生界沉积,生油条件好。
该区有较好的粗碎屑沉积,储集条件良好。
狮子沟已发现油田,证明了该区具有找到油田的可能性。
(4)跃进南部地区是一个应力低值区
该区是否具有生油和储油条件需要进一步工作,也是可能找到油田的有利地区。
5、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胶东支校详细资料
“胶东抗大”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1936年6月1日创立于陕北瓦窑堡,当时叫“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9年初,改校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址迁到延安。不久,中央指示“抗大’分批离开延安,到火线上去办学。一分校(全国共12个分校)在校长何长工的率领下,渡过黄河来到太行山区。是年冬,“抗大”总校也要迁太行上区,于是由何长工校长率一个留守大队迎接总校,一分校则由周纯全接任校长,率校部经冀南到了鲁南沂蒙山区。当时校部有三个大队,第一大队由贾若瑜任大队长,廖海光任政委。
此时胶东经过1937年12月14日的“天福山起义”后,抗日形势如火如荼,由于急需军事干部,1938年3月也建立了一所胶东军政干校,校长由第五支队司令高锦纯兼任,12月,刘汉接替丁光任副校长。为迅速培养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干部,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山东纵队决定,派出“抗大”第一分校的第一大队到胶东与胶东军政干部学校合并,编为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亦称三分校。一分校是校本部,在沂水,二分校在东平湖)。
1940年2月,一大队在贾若瑜和廖海光的率领下,冲破重重封锁线,经鲁中开赴胶东,于当年4月到达胶东抗日根据地,在招远、掖县、莱阳边区的掖县三元村同胶东军政干校会合,两校合并,正式成立了抗大胶东支校,简称“胶东抗大”。刘汉任校长,廖海光任政委,贾若瑜任副校长(对外是团长,不久接任校长)。“胶东抗大”隶属“抗大”第一分校,归胶东区党委领导,经短时间准备,6月1日正式开学。1940年夏秋之交,校部转移到平度大泽山区,边战边学。1941年3月15日,许世友司令员指挥下的胶东主力军,打开牙山,当日下午,“胶东抗大”胜利到达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有了相对稳定的办学条件。
6、太原西张到太原天使儿童医院开车路线图
驾车路线全程约19.6公里
起点西张村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汾西公路行驶110米,调头进入汾西公路
2.沿汾西公路行驶1.8公里,undefined进入汾西公路
3.沿汾西公路行驶260米,左转进入柴化线
4.沿柴化线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柴西公路
5.沿柴西公路行驶450米,左转进入金桥西街
6.沿金桥西街行驶470米,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80米,undefined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310米,右转进入滨河西路
9.沿滨河西路行驶1.1公里,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0.沿滨河西路行驶250米,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1.沿滨河西路行驶1.3公里,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2.沿滨河西路行驶290米,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3.沿滨河西路行驶380米,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4.沿滨河西路行驶3.3公里,朝漪汾街,府西街方向,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5.沿滨河西路行驶450米,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6.沿滨河西路行驶230米,朝漪汾桥(东),府西街方向,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7.沿滨河西路行驶530米,朝迎泽大街,迎泽西大街方向,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8.沿滨河西路行驶390米,朝迎泽大街,迎泽西大街方向,undefined进入滨河西路
19.沿滨河西路行驶670米,朝迎泽桥(西),迎泽桥(东),前北屯路,新矿院路方向,右转
20.行驶280米,左转进入文兴路
21.沿文兴路行驶90米,undefined进入文兴路
22.沿文兴路行驶210米,左转进入迎泽西大街
23.沿迎泽西大街行驶280米,直行进入迎泽大街
24.沿迎泽大街行驶48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25.沿迎泽大街行驶19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26.沿迎泽大街行驶58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27.沿迎泽大街行驶1.6公里,朝解放路,解放南路方向,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28.沿迎泽大街行驶26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29.沿迎泽大街行驶33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30.沿迎泽大街行驶11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31.沿迎泽大街行驶240米,undefined进入迎泽大街
32.沿迎泽大街行驶670米,undefined进入建设北路
33.沿建设北路行驶4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桥东街
34.沿桥东街行驶10米,右转进入桥东街
35.沿桥东街行驶1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天使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