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宗萨仁波切现任女友照片
1、归零心态的女人
归零心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自以为很有能力却总是得不到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却无法越自我、整日埋头苦干却看不到成绩,总想抓住什么却总是失去,总感到痛苦,却无法解除的人。这些人不但自己感到十分痛苦,也让周围的人对他们颇有意见,甚至故意疏远。这一切皆因他们没有归零心态!倘若他们能够倒空自我,将心归零,便能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心态等等。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畅快;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拥有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攀上人生道路中的更高峰!
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恰恰因为得到的太多。心里装的少一点,人生的路才能宽一些!与众不同的成功学典范,将你的人生彻底改变,幸福不在于你想要什么,而在于你已经拥有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拥有什么更加重要!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把心归零,让你的人生更加辉煌。
在心“零”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幸福
生活在现代社会,总是觉得幸福越多越好,每天睁开眼睛想的是更好的职位、更多的薪水、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努力,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却不知这样无止境的追求正慢慢远离自己的内心,忽略了心的需求,再多的物质也无法让自己幸福。
不断填充的心灵很难去感受幸福,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有多少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样的追求真的让内心得到了满足吗?不停歇的忙碌只能让心越来越空虚,幸福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感悟幸福地心,将心归零,幸福就会回到心中。
如果能暂时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离开喧闹的电视机和喋喋不休的人群,关上门,花五分钟时间独处,想一想所拥有的一切,有哪些是生命中无法舍弃的?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能让一个人幸福的生活,真的不需要这么多。
如果在这些物质中只能选择一件,你会选什么?所有的物质都会消亡,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追求和努力都丧失了意义,仔细想想,生命短暂,一切物质都会远离自己,十年前心爱的衣服是否还穿在身上?曾经说过的话,曾经努力追求的事,现在还记得几件?
不要把自己放在历史中思考,那样很难深有感触,就拿出自己生命中的一段观察一下吧,真的不需要太多,或者说,心装不下如此多的追求。一切的努力和追求不仅让物质堆满了自己的房间,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欲望还占满了我们的心。
花重金买钻戒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手上的光芒,砍伐森林是方便自己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寄几张可有可无的贺卡,餐桌上总是堆着吃不完的菜肴,被倒入垃圾桶……现在拿出一分钟,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所追求的真正是内心的需要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中说“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尔·盖茨,而很少想到甘地式的成功。”
在一些人看来,圣雄甘地的一生是苦难的,他自己纺纱织布,没有存款,还因为多次进行绝食运动而疾病缠身,一无所有的他带领印度人民获得了独立。他被人民称为“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获此殊荣的他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他随身携带纺纱机,一有空就开始纺纱。
虽然在我们这些追求繁华生活的现代人眼中,他一无所有,但他的内心是圆满的,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他的物质世界是“零”,他的心也归于“零”,正是“零”索取、“零”要求给予他不可想象的力量带领印度人民获得了幸福。
归零是一种幸福的境界,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能量和智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跟随着本书中的步骤,我们能够一步步轻松地将心灵归零,重新获得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细微的温暖。
打开这本书,暂且放下心中的一切,让心灵平静下来,慢慢体悟归零的智慧,跟随着一个个启悟心灵的故事,去寻找打开心门的钥匙。只有懂得归零的人,才能够持续超越自我,清醒地认知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2、在佛教里什么叫“利美运动”?
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藏的教义研究运动,意义是‘无宗派’、‘无偏见’的运动。由宁玛派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弥胖仁波切,以及噶举派的蒋贡康着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也称弥涯昆梭),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诸位上师所倡。此运动之精神强调,信徒并不须放弃本来的教派或修学重点,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义,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从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须依照一个传承的系统,才不会紊乱,等到我们能够证悟佛法本质时,自然就会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质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只是重点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了义炬活用佛法》,蒋贡康楚罗卓他耶仁波切、塔汤仁波切着《利美运动》之精神十九世纪的西藏,教派主义盛行,门户歧见之深污毁了精神生活,并造成分化,引起宗教论争和迫害,连带一些传承也几乎湮没失传。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接受了一百三十五位以上不同传承上师的法教后,与第一世蒋扬钦哲仁波切、第一世秋吉林巴仁波切共同发起了佛教的复兴运动,称为“利美运动”。“利美”意为无偏见,其目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宗派或组织,而是将各宗丰富的内涵搜集起来,使对每个人都有利益,对于开放的心态,以及舍弃教派藩蓠的观念有很大的启发。他们“主张尊循自己的传承努力修行,承认其他的教派和传承具有同等价值而给予尊重;不眨人褒己,也不贱他尊我。”参加此运动的人不限于宗教学者和行者,还有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诗人、医生,乃至科学家,如米庞仁波切。---------文章来源自“无死之歌”一书利美运动之“五大藏”简介扎西多吉编摘“五大藏”的缘起丁卯年(1867年)十一月初一,钦则大师应邀前来,在为工珠大师的洋楚禅院举行开光仪式时,突然平庸的境界消失,升起了无边的清净佛国土的显现,出现一巨大的佛塔。塔四周各有四门,里面有五大库藏,每一库藏中,都充满了法宝。里面有许多智者成就者,正向大师招呼示意,大师逐一巡视了每一库藏中法集的内容,并牢记于心中。后来,钦则大师写出了每一藏的提纲目录,交给工珠大师,并一再激励工珠大师编著,即成为史无前例的集西藏佛教和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划时代著作《佛教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窍诀教导藏》,《口传密咒藏》,《不共秘密藏》,《大宝伏藏》等著名的五大藏。《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又名为《所知藏》或《知识总汇》,全名《诸乘总摄?经教大宝藏三学善说论?周遍所知》。此书代表了西藏佛学的最高成就,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原始佛教、大乘佛教、秘密金则乘的历史、教义,显密经续论典的要义,西藏各教派在闻、思、修、果等方面的主张和特征,乃至梵藏语言文字(声明)、逻辑推理知识和认识论(因明),工艺美术技艺(工巧明),身心的养育、延年、益寿治疗疾病(医方明),以及修辞、辞藻学、声律学、歌舞、天文历算(五山明)等藏族所有共同传统文化的来源,传授方式、要义,有何需要等内容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百万言的巨著。此书被盛赞为“一切书中最优秀的,是求知者的智慧海洋,思维者的心灵之舟,观修者的密决大宝,研究者的明镜”。此书是通向解脱和成佛的道路,是打开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之钥匙,是能满足各种追求者和爱好的如意宝。《窍诀教导藏》共十八函(德格版),此藏汇编了西藏大小各修传派的灌顶、教诫、传承、修持窍诀的精义,总括了西藏祖师所传的各种心地法门和本尊坛城,以及气脉明点拙火等方便法门。《口传秘密藏》主要有新译密派马尔巴译师所传承的胜乐、喜金刚、密集为主的无上续部的灌顶、教诫、修行、坛城的本续和解释以及部分早译密派的金刚橛等法类。《不共秘密藏》是由大师本人所发掘的《三根本密意集》、《秘密心要父教母教》等地伏藏等法集汇编而成。《大宝伏藏》此藏共有六十三函,该书精选汇聚了从十一世纪初,西藏第一伏藏师桑杰喇嘛,到近代最伟大的伏藏师班马威色多昂领巴(钦则大师)和曲久领巴之间,近二百位西藏秘教伏藏大师的各种精华教诫和密法集。此书内容博大精深,包括有非常珍贵的古代藏族及印度秘教历史,各位伏藏大师之生平简介的史料。书中详述了天文历算、星相、占卜、炼丹、变金术、医方医学,延生术、摄生僻谷术;佛国土、天界、地狱等其它各种生命世界的漫游和回忆录;灵魂的死亡、转生投胎过程;剑仙、丸药、神行、金丹、飞行、隐身、土遁等各种世间成就的修法;各种愤怒、寂静本尊护法的成就法;平息灾难、增益智慧、勾召统制他人、咒杀妖魔等各种事业的修法;有关组成身体的本质气、脉、明点、拙火等理论和修法;有关心的实相的教义和大中道、大手印、大圆满(心部、界部、窍决部)的修持窍诀等等法门,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此著作中所代表的是,伟大的藏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在原始本教的丰实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了南亚、西亚、中亚和中原华夏文明,并经历代最优秀、最杰出的藏族人士,将他们所有的情感、意志、智慧和生命,全部投入对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之中,所获得的有关人类求索的历史。(秘教史),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起源、演化,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和巨变关系,人和宇宙的关系,人类如何才能超越自己,而成为一种更高的生命形式,以及他们在探求奥秘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发展的古代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教授,纷纷掀起了以西藏为代表的藏学研究热潮。以上五大藏连同大师的其他佛学,医学、历史、文学等著作略有一百多函。工珠云登加措大师生平及著作简介在近代西藏佛教历史上,工珠云登加措(又名绛根洛卓塔耶),这位伟大的喇嘛与他最杰出的上师、道友——绛央钦则旺波和曲久领巴等大师一起,经过广泛的世间和出世间知识文化的学习,以及在实修实证的基础之上,掀起了一场打破宗教教派偏执的运动,将一切世间知识文化和显密经续新旧密乘,全部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能满足各种信解、根器的一切求道者的所需,无有偏私圆融无碍的教统,使佛教的教义和修持以及印度古典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复兴,并在当代,对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工珠大师整个一生在弘扬佛教,利益众生,复兴文化等方面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谁也难以匹敌,仅就大师在闻、思、修、讲、辨、著等任何一方面的事业,也是我等凡夫终其一生也难以完成。有关大师的事迹,大师自己写有一本自传,这是我所读到的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宗教人物自传。大师以简洁、朴素的文笔,真实地坦露了自己一生的心灵历程,叙述了自己家世的沉浮变迁,生命的入胎、降生成长过程,求学修持、证悟、成就的经历,讲授、著述、弘法利生、诛杀凶恶妖魔外敌的事业,以及相关的十九世纪西藏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对修行者来说,传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其中详细记录的有关大师在每一种密法的生起和圆满次第的修持时,于真实现量、禅定、梦中等境界状态中,所出现的各种觉受和成就标志,这些可作修道者的参考。大师的自传和大师为其上师所著的《绛央钦则大师传》中,都大量涉及到有关人类生生世世经历的记忆仓库——阿赖耶识,可相似理解为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所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或其它宗教所称之为“灵魂”的开发和转化的问题以及心物(精神和物质)的转化和统一,神通变化等等。此等,唯有实修实证才能明白之事,远远不能为我等愚昧、狭窄的心胸所能理解,故仅选取少许我等凡夫能理解之事,来简单介绍一下大师的生平及著作。1813年,工珠大师伴随着许多吉祥的瑞兆,诞生于藏族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德格金沙江畔的一处名叫“班马拉则”的神山附近。大师的家族族姓为著名的“穷波”,此意为“大鹏”。相传该族是天上的导师普贤明光王为了利导众生,而从心间化出一只大鹏,降临于西藏。生下鹏蛋,孵化的幼鹏,即是大师的先人,“穷波(大鹏)族”的祖先。也许是有鹏鸟能飞的天性,该族自古以来,出现了众多临终时,身体化为虹光或即身升天而去之人,比如为我们所熟悉的米拉日巴和香巴噶举的创始人,穷波朗加等大师,就是此族的后代。大师父亲雍仲凡增是位住持本教的喇嘛。母名“扎西措”。大师安祥地从娘胎里出来之后,连续七天不吸乳,只得喂食融酥,(因一个人宿世的智慧和记忆,皆因入娘胎或喝人奶,而变成混浊不明,故特殊之人出胎之时,往往有吉祥草等避秽之物,或不吸人奶之举,但此类人初年因本身免疫力差,一旦受外界污染,极易死亡。且因内心智慧和记忆的显发,故童年或少年时显得老成孤独,不合群,以后不大受外界所转,大多生活在自心强大的信念之中,并能以强大的心力来破坏或建设世界。)还未学过藏文字母的大师,四岁时,忽然口中诵出了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的诵修法,从此以后,宿世的宗教习气,于心中开始觉醒;从小不穿在家俗装,只喜欢穿僧人的红黄衣,玩耍时,也仅从事一些灌顶、讲经、修建寺庙和道观等与宗教有关的游戏,并向众人宣告,自己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五岁时,开始学习藏文拼音字母的念诵,因大师天赋极高,一学就懂,故不想学习。八岁时,由藏满日寺的堪布索南格卓为师下发,并命名为“丹增雍仲”,随后,大师作为一名本教的学僧进入附近的一座本教小庙,学习经忏念诵,仪轨事相法事等。那时,大师白天能看见一些神奇之事,夜晚在梦中也出现各种稀有之境,但这些梦境能得到应验,心中常常浮现出宿世的生活经历,故时而欢喜,时而忧伤。后来,因饮食、衣服等的污秽,从而显现上越来越昏聩,宿世的记忆和显现也逐渐消失。有一次,从附近的山中,下来了一位风心得自在,有大神通的本教喇嘛,对其家人授记(预言)道“这是一个菩萨的种性,是乌金班马(莲师)之使者,将来虽会出现美名,但十三岁时,将有大障碍。十五岁时,因当地人共同商议,杀死了官府的差役,于是官府将此地的财产、牛羊、土地等一律没收,所有参与者(连同大师的父亲)全部投进监狱,后遭到流放。由于此事件,大师一夜间也从不穷不富的中产阶级变成身无分文的乞儿,少年的大师即开始真切地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痛苦,而生起出离之心。后来,大师为官府看中,选为土司的秘书,跟随左右,一次大师在为土司等人讲述本教历史和各种经文的念诵时,其智慧口才深为土司所赞叹,就决定将大师送去深造,于是大师就被送到宁玛派的著名寺庙——德格协庆寺,依止最有学问和修证的大班智达久美土东朗加系统学习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学问。一次,大师和寺庙的一位老喇嘛去朝山时,被暴风雪所困,在路途休息时,如同中原禅宗祖师卢行者(慧能),在大庾岭开示惠明一样,老喇嘛对其说道“如此饥渴困乏之时,让自心顿然、安住,当下刹那的心识,就是你心的本性,除此无有其它。”大师言下大悟,现量通达自心原始俱生的智慧。六年之后,大师又因其它因缘,离开此寺时,大班智达以其对过去未来无遮障了知的神通,清楚地看见了大师将来的稀有殊胜的事业,故特地按照旧译宁玛派的下律戒统,为大师授近圆戒,并授与大师为金刚阿时黎,取名为“云登加措(功德海)”,一再嘱咐大师“经常减少心思,依止正知正念,不搞宗教偏私……”告别大班智达,大师又来到被称为“雪域香巴拉”的德格八帮寺(此是噶玛噶举派仅次于祖庙楚朴寺的第二大寺),八帮寺司徒仁波切班马民杰旺波,视大师为唯一心子,重又按照新译密派上律派的律统,为大师授近圆戒,取名为噶玛阿旺云登加措程业恰贝绒波(噶玛语自在功德海事业遍布),并将一切深广教诫赐予大师。为了管理的需要,又将大师认定为前世司徒仁波切的一位名叫“工珠”的近侍喇嘛的转世活佛,于是大师由此得名“工珠活佛”,立大师为唯一继承人,令大师住持正教。大师和绛央钦则仁波切,从小相见时,如同父子相遇,内心特别欢喜,因八帮寺和宗萨寺仅一山之隔,故二大师经常往来,相互给予佛法之甘露。后来,钦则大师将各大小修传派的教诫和七种受命,倾瓶赐给了工珠大师,并立工珠大师为唯一法主。同样,工珠大师又从大伏藏师曲久领巴,接受了一切共同不共的受命法集,如此,大师先后依止了五十位大士的莲足,将西藏所有宗教教派的教理和修持方法,全部融入心海之中。对于如此众多的法类,大师不仅只满足于听闻思维,而是对近百种密法的生起和圆满次第进行了闭关专修,并且在每一种修持之时,都出现了大量的觉受和成就标志,于真实、禅定、梦中亲见上师本尊空行等三根本圣众而获得了各种灌顶、教诫和授记,出现虹光幕、花雨,修行圣物发出的香味传遍很远的地方,白天自然发出“嗡嗡”的心咒声,甘露自然沸腾且冒出血,更特别殊胜的示现是大师能每径直出入门紧闭着的禅房,在坚硬岩石上留下手足印,能无碍了知三世等神变,还能以悲心和咒力处决浊世凶恶的敌寇、鬼怪等等,成就的标志不能尽叙。大师在弘法利生方面,为了延续弘扬秘密精华教,于扎财大宝岩等修行处新建了洋楚普贤大乐光明洲等禅修院,陆续选择优秀年青喇嘛安置于其中,闭关专修,并制定了详细的修持计划,造就了众多成就者。,大师还为众多求学修道者大开讲经说法、传道授业的方便之门,多次开讲了从梵藏语言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世间学部到大藏经(经论部),中观唯识派十三部大论,《秘密藏》以及大师编著的著名“五大藏”等数百部典籍,承受法喜的弟子遍及一切新旧教派,多如繁星,被誉为“从东海岸遍布西海岸”。大师对佛教和众生的最大贡献,则是其编著的“五大藏”。在十九世纪西藏佛教最伟大的复兴运动的分工是由钦则大师制定总的计划,全部受学当时所存在的一切大小修传派的教法,并和曲久领巴一起,将西藏所有重要的伏藏法收集和发掘出来,由工珠大师作编辑、阐述,并着重噶举和觉朗派教理的阐发,由大智者证土麦傍仁波切侧重于宁玛派的密意开显,洛德旺波大师侧重于萨加派,由虹身大成就者夏察?扎西江称着力于原始本教的历史和教义修持方面的阐述。大师在完成了如许庄严壮观的伟大利生事业之后,于1899年,伴随着许多花雨,虹光彩幕等成就者的稀有瑞兆间隔西行,色身融归于法界,享年87岁。有幸以吸吮大师传承甘露流为生,并对大师有不共信心的密乘瑜伽士——多杰宁波,于1999年春,大师涅磐百周年之际,为让大师的法露东流于内地,而编译于历代圣哲们加持之圣地——德格宗萨班马黑布禅修院三色岩光明心居。蒋扬·钦哲·旺波简介JamyangKhyentseWangpo,1820-1892伟大的蒋扬·钦哲上师生于1820年,他学识渊博、精通诸法、著述广博,且是证悟极高的禅修者,故被视为一位卓越无上的上师。他在少年时期即走遍整个西藏,甚至到最偏远的地区,寻找许多稀有传承的上师,向其领受深奥的经典开示、灌顶及教法,还包括一些行将失传的传承。他总共亲近了一百五十位上师,这在西藏是绝无仅有之事。将近四十岁时,他不再四处参访,而在东藏德格附近的宗萨寺,屈身于一小室之中,终生闭关地专心修持,直至所受法教尽皆精通。他并将所听闻的教法集结成七百大册,许多的传承在他的手中再度复苏,他不仅撰写论疏、也将该法传予根器适当的弟子。莲花生大士在公元第九世纪曾授记将有五位「掘藏法王」化现于世,而他被视为是降生的一位,持有「掘藏七法」的传承。因为他搜集散布在西藏的许多经典,经过整理保存而流传下来,故在所有西藏佛法修行者当中,被认为是「无上至宝」。他的著述共有三十五部,涵盖了所有教法与义理的层面,并且与互为师徒的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上师共同撰写著名的「五大藏」。钦哲上师为西藏所有不同佛教派别的法教权威,他也精通苯教。为避免派别之间的偏见,他鼓励弟子要懂得欣赏所有不同传承的丰富与深度。这种态度被称为「利美」,也就是不分派别的取向。钦哲上师于1892年圆寂,预示他将以不同的化身来转世。宗萨·钦哲·确吉·罗卓简介DzongsarKhyentseChokyiLodro,1894-1959宗萨·钦哲仁波切生于1894年,被认证为蒋扬·钦哲·旺波上师的转世之一,并且由他担负起宗萨寺法统的重责大任,而赋予该寺之名。如他的前世一般,仁波切也广泛地向许多不同教派的上师求法,持有并弘扬许多传承之法教。其创办的「康杰佛学院」,在他的指导下,使宗萨寺成为当时研修佛学的重镇。几乎所有当时各派的伟大上师,包括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均向这位无与伦比的上师学法。由于整个1950年代西藏东部的混乱情况,仁波切转而驻锡于锡金,并且成为皇室的国师,他一直待在宫中的寺庙里,直到1959年圆寂为止。顶果·钦哲仁波切简介DilgoKhyentseRinpoche,TashiPaljor,1910-1991顶果·钦哲仁波切生于1910年,由伟大的洛塔.旺波上师与米庞仁波切认证为蒋扬·钦哲·旺波上师的转世之一。他的主要上师为雪谦·嘉察仁波切,蒋扬·钦哲·确吉·罗卓上师的心子。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期间,顶果·钦哲仁波切都在康地的深山里闭关修持,待因缘成熟而开始传法。在逃离西藏的那些年里,仁波切足只筜k传承的栋梁,他彷佛持有无竭无尽的法教源流。仁波切不仅充份具备了精神导师的特质,也是无私与慷慨的化身,只要有人邀请、便传法不倦,从清晨直到深夜。顶果·钦哲仁波切承继蒋扬·钦哲·旺波的决心,希望保存濒临失传的教法。多年来不断地编辑整理,已为后人保留了三百册法本。由于他传授并出版了许多罕见的典籍,使得这些在西藏被破坏的教法得以延续法脉。除广建舍利塔之外,仁波切也创立多处的闭关中心与寺庙,包括在尼泊尔的雪谦寺。他自己汇集出版的著作便有二十五部之多。仁波切于1991年圆寂。宗萨·钦哲·图登·确吉·嘉措简介DzongsarKhyentseThubtenChokyiGyamtso,1961-这一世的宗萨·钦哲仁波切生于1961年。由萨迦·崔津法王认证,主要受教于顶果·钦哲法王;伟大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以及他的祖父敦珠法王,也都是他的上师。除此之外,他还师事包括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超过二十五位的伟大上师。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提及『在年轻一代的上师当中,我必须特别指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他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的「事业」化身。他出色与充满新意的传法方式,一直让我十分着迷,也使得我对未来抱持着很大的希望。』由于西藏难以计数的经典与藏书被毁,法脉面临了恐将失传的危机,仁波切在青少年时期,便担负起许多仅存经典的出版责任。他在印度与不丹成立了多所佛学院与闭关中心。1980年代当政治情势较为和缓之际,仁波切开始重建于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的宗萨寺。仁波切并在他的上师期许之下,足迹遍布全球,为许多国家的人们讲经说法。除了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数千位追随者之外,仁波切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在澳洲、欧洲、北美、与亚洲均设有佛法中心。
3、八万四千问经典句子
《八万四千问》好词好句,
心是可以被训练的。修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长时间的专注,可以让心变得柔顺。另一种方法是让心看见真相。
《八万四千问》
虽然我们都向往并朝着某种恒常、确定的幸福努力,但那终究不会发生。它还没有在任何人身上发生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人永远幸福生活着的记录。那只存在于电影里。可是我们不断认为永恒的幸福是存在的。还有比这严重的幻觉吗?这是一个绝对的幻觉。事实上佛教徒所要做的事,就是从这个幻觉中逃,所以佛教是在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如果你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之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为什么今天的我记得昨天的我,而来世的我却不会记得前世的生活?
如果发生了什么猛烈的事,比如天花板掉到你的头上,把你砸成了脑震荡,突然间你可能连自己是谁都记不得了,更不用说昨天或者十年以前发生的事情了。我们中大多数人记不得前世,是因为发生了某种比天花板砸到还要可怕的事——某种叫做死亡的事,它所导致的震荡大到足以让意识和身体完全分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什么的现实?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里拥有的——观念、财产、朋友、家庭、关系,这些都是现实吗?这些是永恒的吗?这些是确定的吗?从佛法的角度,它们不是。它们永远都在变化,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佛教认为,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事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每个因缘又有其自己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所以即便我们诞生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数以亿计不同的因和缘,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龙虾腿塞进嘴里时却没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鲜血就眩晕,却把生鱼片视为无上美味。
有一个因我必须单独强调,那就是我们的心识。这是最大的一个因。如果没有心识,就不会有生命,也就无法体验其他因带来的负担与快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八万四千问》
那些相信万能力量的人相信一切都依赖其他人控制,而不在自己掌握;而那些只相信物质主义的人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这两种误解都会导致痛苦。
因缘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们总是不情愿去深层次地理解因缘。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接近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学习佛法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
莫妮卡是工作是在最为时尚的男性俱乐部里做脱衣舞娘。作为一个舞女,她必须保持自己漂亮的容貌和性感的身材。这很有挑战性,因为这份工作要求她上夜班,就是人们社交以及男人们下班后到“那种地方”去的时候。她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平时里凌晨三四点才结束,周末会更晚。
为了找份别的工作,莫妮卡曾经试过很多办法。实际上她是个艺术家,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园艺师,,现在这个时代,要找到有体面收入的合适工作对她来讲太难了。,因为她是佛法的追随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花一点时间修行,这与赚钱有点冲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在亚洲,以及心理治疗成为新兴现象的其他地方,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必需。但最终来说,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要远远超越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八万四千问》
4、有关藏传佛教的电影
《小活佛》
《小活佛》原片名《LittleBuddha》
国家/地区列支敦士登英国法国对白语言英语
导演Director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Bertolucci
编剧Writer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Bertolucci.....(story)
RudyWurlitzer.....(screenplay)and
马克·派普罗MarkPeploe.....(screenplay)
顾问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
《小活佛》一片,说及一位西方小孩被认定为转世者。此片虽然只是虚构的情节剧本,但却是由一宗真实的事件所启发的。自六零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大批大批地涌至印度及尼泊尔等地,一位名叫耶喜喇嘛的西藏高僧开始向他们开示佛法,引发了藏传佛教大规模地向西方弘扬的热潮。这股浪潮发展至今未艾,耶喜喇嘛的弟子在二十多个国家创立了近百间西方的佛法中心、禅修中心、寺院及佛法出版社等,在香港及台湾现在也有分会(香港分会是大乘佛学会,台北分会是经续法林),在这些团体中出家的洋僧尼数以百计。耶喜喇嘛在1984年圆寂。
《高山上的世界杯》
导演:KhyentseNorbu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编剧: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主演:OrgyenTobgyal/NetenChokling/JamyangLodro
制片国家/地区:Bhutan/澳大利亚
语言:北印度语/Tibetan
上映日期:2000-04-21
片长:93分钟
又名:小喇嘛看世界杯/TheCup
从西藏逃出的小孩"PaldenandNyima",来到风景如画的喜马拉雅山中的喇嘛寺,展开他们的僧侣人生…….
本片改编真人实事,并由事件主人翁在银幕前现身说法、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个遥远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叭试著藉由一只卫星接受器,让当地人民能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
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如火如荼开打时,远在喜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里,2个迷恋上足球的小喇嘛将那儿宁静冥想的气氛完全打破,修道院上上下下都弥漫一股对足球的狂热。
问题是没有电视机,没有卫星接器,他们要如何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呢?为了能亳无后顾之忧地欣赏世足赛的转播,对足球疯热的小喇嘛想尽办法要筹募租用费用。
整个计划充分考验修道院里小喇嘛们的团结机智和友情,处处散发幽默与智慧。
影片的诞生,使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不丹这个地图上很难找寻的小国家。有趣的是,导演宗萨仁波切也是一个喇嘛,其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于1961年生于不丹,7岁时,被确认为一代喇嘛宗师转世;13岁,才第一次看到电视,从此被影像所吸引。《高山上的世界杯》是他的第一部剧情片,拍摄手法娴熟流畅。
《旅行者与魔法师》
导演: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编剧: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主演:TsewangDandup/SonamLhamo/LhakpaDorji
类型:剧情/冒险
官方网站:http://www.travellersandmagicians.com/
制片国家/地区:澳大利亚Australia/不丹Bhutan
语言:Dzongkha
上映日期:2004-04-09
片长:108分钟
又名:旅行者与魔术师
不丹村官敦杜(TsewangDandup饰)很快厌倦了乡村乏味的生活,怀念大城市的绚烂,并计划借朋友的关系前往梦想之地——美国。敦杜在帕罗节(不丹最大的宗教节日)期间请假,不声不响的包好行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在乡村公路旁,敦杜邂逅一位僧人,后者为他讲述了一个梦想之地的故事不丹青年塔西荒废了自己法术的学业,整日心中只是思量女人,这天他骑上了新买的马,却被马儿丢弃在森林深处,塔西向林中的隐居老人求助,并被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吸引,遂滞留此处。不久塔西和老人的对立愈发明显……在故事之外,敦杜和僧人的旅程中加入了一位少女,这使敦杜的看法发生了些许变化……
本片由多才多艺的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拍摄,而他在拍摄电影之前曾经担任贝托
5、人间是剧场经典语录
人间是剧场经典语录
1,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2,就好比我们看电影,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会动感情,也能随时跳出故事场景,这就是出离心的简单表现——我们并没有真的身陷其中,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同样,在人间这座剧场当中,如果我们学会以出离心面对生命的大戏,就将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因而能够在生活中自在自如,懂得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3,
失望很重要,它可以是成就的一种表征。终于,我们了解到,在一层层皮之内并没有果实,我们至少从强烈的期望中解脱出来了。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4,
无明实际上就是对标签的执着。在所有标签当中------譬如花,桌子,椅子,水,火等,有一个可能是最危险的,不只是危险,还最具有破坏性,最难以捉摸,基本上是其他所有标签的根源。这个标签就是"自我","我的"或"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6、《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
《正见》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最新力作
不同于旅游观光的心灵朝圣指南
引领读者顿悟生命实相的根本智慧内容介绍佛陀的一生有四个关键时期——发愿出离、证得正觉、传授教法、证入涅槃,相应的四处地点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蓝毗尼、菩提伽耶、瓦拉纳西和拘尸那迦。
本书作者对上述四个佛教圣地的历史意涵和文化环境做了介绍,更重要的,作者对圣地所代表的生命意义以及我们朝圣所要达到的目的,给出了清晰的说明,字里行间处处是有如明珠一般通透的正见正觉,不仅能够有力校正把朝圣当旅游的心态,而且能够为读者树立起像佛陀一样觉醒和证悟的信心。本书与普通的旅游指南或观光札记绝然不同,而是要带领你完成一场庄严的心灵朝圣之旅,作者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最终是要告诉我们一条能够超脱轮回、去除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实存在。
作者介绍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论在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眼中,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正见》的作者。他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公认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电影《小活佛》(Little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深受现代东西方佛教弟子尊崇和喜爱。其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