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于禁实力

生活知识 2023-05-10 19:37生活知识www.buyunw.cn

1、于禁简介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一代名将晚节不保。

2、放开那三国最强武将于禁 武将TOP10

3、曹操的五虎上将

五虎:张辽(文远),张郃(俊艾),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在《三国志》中,也就是史实中,确有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按照史实顺序是关张马黄赵,《三国志蜀书》里面有关张马黄赵列传,由于关张马黄都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唯独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可见在历史上赵云的地位并不高,甚至还不及魏延。这就相当于刘备拿赵云当成自己的亲卫队,保护自家老小。
关于历史上的曹操的五子良将,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张郃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张辽果敢沉稳,徐晃却以严谨著称。附:戏作蜀之“五虎上将”与魏之“五子良将”比较魏之良将,五子为先,此五子即张辽(文远),张郃(俊艾),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再做个比较,魏五子似乎更适合领兵打仗,而五虎则适合阵前单挑。张辽800骑兵破东吴10万雄师,关羽却大意失荆州是很好的证据。张郃带兵更比张飞强应该没人否定,赵云多半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就只马超曾经让曹操割须弃袍,黄忠只有在被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力,比不成乐进,于禁威风(虽然于曾降关羽,其识大体始终受人称赞的)。蜀国的魏延颇有将才,可惜没能进五虎却最终由于诸葛的排挤落个叛将的名声,实在冤枉.关羽太傲,张飞过于霸道,马超降刘后失去武将风采,黄忠太老,赵云过于稳重。只能说蜀多武夫,曹魏多将才,所以蜀只经历60年被灭,最终统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后几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马手中。魏五子的贡献总是多于五虎上将的。即使这样,我个人认为五虎还是更有潜力的,只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抑或是他们运气不好,以至于没能充分展现其才能,若是依靠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五虎可以把曹魏翻个底朝天。带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单挑五虎却可以称霸天下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4、于禁是谁?

5、于禁,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他?

6、谁可以告诉我一些关于于禁的事迹?

于禁-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性别男

籍贯[兖州]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左将军谥曰厉

家族资料父亲未知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曹操关羽庞德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见三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超出其余将领的(要除去夏侯氏、曹氏的几员大将)。有人将此归结为张颌、徐晃归顺曹操时间短。但雨纹以为并不正确,于、乐二将的确是五人中最早辅佐曹操(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前),徐晃是第三个归附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张辽是第四个(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破吕布),张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此观之,投靠的时间早晚不是主要原因。

,不少人喜欢以官职看人的地位,雨纹就以官职为例。在经典的合肥守卫战(建安20年、公元215年)之后不久,于禁、乐进分别被封为左将军、右将军,于禁更是“假节钺”。封官的具体时间不能肯定,雨纹个人推测应当是建安21年、公元216年曹操建立魏国称魏王,分封诸将魏国官衔时,根据《魏书》记载“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敦独汉官……敦固请,乃拜为前将军。”当时魏王曹操手下武将的魏国官职最高的当是前将军夏侯敦、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后将军是谁,雨纹还没找到),而张辽等要到曹丕继承魏王王位时才被封为四将军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颌、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此时于禁已经战败被俘,乐进早已身故。如果仅以此观之,于禁、乐进的地位又要比其余诸将都略高一筹。

《于禁传》还记载“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同为名将,而于禁经常是赏赐特重的,以此看来于禁的地位又是略高其余将领的(还是要除去夏侯氏、曹氏)。

于禁在曹军中的声望显然是极高的,《于禁传》中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朱灵是名亚徐晃等的曹魏大将,更是在曹丕继王位时的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一。曹操不派别人,单派于禁;而于禁仅凭一纸令书、数十护卫就轻松接管了朱灵的军队,其威信声望在曹操军中可想而知。或说是朱灵惧怕曹操,但之后朱灵服服帖帖在于禁手下任职,亦可见于禁的威信声望。

于禁的能力也是勿庸置疑的,王朗向曹操荐于禁时说“禁才任大将军”,而曹操和于禁谈过话后,就“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拜陷陈都尉。”初期曹操由于兵力不多,很少派将领另统率军队,这点就可见于禁的能力。历来对于禁的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于禁的屈膝,《三国演义》更将他说成是嫉妒别人,怕人抢功,懦弱投降之辈,但看过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于禁不是懦弱的人。于禁在五名将中“最号毅重”,他是五将中最坚强果决(毅)、严整(重)的将军(宛之战时,其他士兵大乱,而于禁统率的士兵“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并且讨伐趁乱打劫的青州兵以整顿军纪,在见曹操前,先建立防御工事以防追兵;官渡之战时,“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一个坚强果决、治军严整、勇猛善战的于禁跃然面前)。

说到官渡之战,别人都只注意败杀颜良的张辽、关羽,败文丑的徐晃(从《武帝纪》看,击败文丑是曹操亲为主将,但从《徐晃传》的语气看,徐晃似乎是有主要功劳的,或许如张、关击颜良一样是先锋吧),杀淳于琼的乐进,却没有注意到于禁。官渡之战,最威风的曹将名单中绝对应该有于禁的大名。张辽、徐晃等都是跟随在曹操身边,随主力精锐部队出战。而于禁不同,官渡之战正式开始前,曹操先去征讨徐州的刘备,只留于禁带兵两千镇守官渡前线——黄河渡口延津以防备袁绍,于禁凭借这两千人守卫延津使袁绍军攻之不下,直到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之后于禁又和乐进一起带兵五千,向西南顺黄河而上,渡河攻击袁绍的别营。于禁攻取汲县、乐进攻取获嘉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而于禁不久又“击绍别营於杜氏津,破之。”在官渡之战时,也只有于禁多次带兵攻击袁绍别营,这或许也可以说明曹操对于禁能力的肯定。有很多人都批评袁绍在官渡之战时拥有优势兵力却不包抄曹军两翼,形成对曹军的包围之势。雨纹以为于禁、乐进的这两次胜利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再加上曹仁在鸡洛山大破袁绍将领韩荀,这样袁绍由于在侧翼战场的屡屡失利,使得他不敢再轻易分兵包抄曹军两翼。反观曹军则信心大增,又屡屡从侧翼袭击袁军后方的粮草补给线,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即便是于禁的耻辱——樊城之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于禁的价值。曹操派援军,就是派于禁;而于禁战败后,曹仁还在坚守樊城,曹操竟然急着想迁都;关羽还未攻下樊城,只是击败了援军的于禁,就“威震华夏”等等……这些都可算是在曹操心目中、在曹军中甚或是当时的全中国的舆论界中,于禁的能力、地位、声望都极高的一个侧面证明吧。

乐进容易被人忽视,原因可能是乐进死的太早。

与于禁一来就带兵出征不同,乐进起初在曹操手下“为帐下吏”,相当于副官或是护卫统领之类,之后在跟随曹操东征西讨中,显露了大将的才能,逐渐成为与于禁等齐名的大将。有人说乐进才能要次于张辽等,因为他总是“从征”,很少单独率军出征。雨纹其实是很反对这种意见,乐进活跃于曹操初期的中原争霸战争时期,曹操地狭兵少,此时不但乐进,其他将领也很少能单独率军出征的机会,直到曹操破袁绍后,地盘兵力逐步增加,手下大将才开始有越来越多单独率军出征的机会(张辽等都是此时开始有带兵出征的记载)。

前面雨纹曾说于禁、乐进的地位要略高于其余诸将,或许有人要说,合肥守卫战乐进不是在张辽手下吗?雨纹以前也是认为合肥之战的主将是张辽,现在雨纹的观点有所转变。半年前曾和同事菠萝来也谈论此战,得出的结论是合肥守卫战是没有主帅的,主要的凭证就是曹操留下的“函”。曹操基本上是不干预部下统军作战的,任命某人是主帅就由某人说了算(除了曹洪、曹休之外,所以说是基本上),如夏侯渊督张颌、徐晃守汉中,张辽督张颌、牛盖讨伐陈兰、梅成等等,都是由主将说了算的,并不加干预。而合肥守卫战,曹操偏偏留下了命令(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张辽曾担心李典不愿意和他一起出击,曹操军队的军纪是极严明的,李典即使和主将关系再差,也是要听从主将命令的,如果张辽为主将的话,何必担心李典不听从命令呢?从此二点来看,乐、张、李三人就是互不统属,合肥之战是没有主将的。

既然说到合肥之战,雨纹就来说说曹操的人事分配。

是关于护军薛悌。有人说因为薛悌是文官,所以曹操不让他出战,这点雨纹不以为然。如果薛悌是文官,乐、张、李难道会要他出战?除非是乐进等与薛悌有深仇大恨,想害死他。为什么曹操要注明不让薛悌出战,雨纹不了解薛悌事迹,不敢妄言。只能推测或许是薛悌武力不佳,或许是薛悌年老体弱。

是乐进的留守。有人说曹操让乐进留守,是因为怕乐进与张辽抢功,而李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这样的论点雨纹以为是侮辱了乐进将军,乐进虽然以胆烈、骁果著称,但他并非是鲁莽武夫,曹操曾称赞于、乐、张“武力既弘,计略周备”,绝非不顾大局争功之辈。雨纹以为曹操让乐进留守后方,其实是让乐进主持大局。张辽等出击,其实非常凶险,雨纹一直认为若是换了武力稍差点的武将,定然是全军覆没。而曹操临走前留下了五名将中的两人,就是知道孙权会大举进犯,而出击定然有不小的危险,一定要有一个能力、声望都极高的人坐镇后方,才可以根据战况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指挥,而万一出击之人战败、甚或是身亡,更需要留守后方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声望来稳定军心,继续坚守合肥。李典虽然冷静睿智,但声望、能力还是不及乐进、张辽,不宜留守后方主持大局。雨纹个人以为乐进才是首选留守之人,因为此时张辽的声望还是略微不及乐进(雨纹个人意见,喜爱文远的朋友们先不要气急)(张辽此前的个人统兵最佳战绩是平定陈兰、梅成的叛军,而乐进在镇守襄阳时,击败关羽,震服南郡诸郡山谷蛮夷,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显然声望要略高于张辽),加之张辽武勇过于乐进(《傅子》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焉),更适合出击。如此就定下了每个人的作战位置。

乐进战后增邑五百户(这样的赏赐是非常高的了,曹操时期很少有比增邑五百更重的赏赐了),也说明了乐进此战的作用及重要性。至于为何后说起合肥之战来,众人基本上不提乐进呢?雨纹个人以为,其一、乐进早故;其二、锋线总是比后场显眼,得分总比助攻醒目;其三、张辽的表现实在精彩绝伦;其四、曹丕屡次着重宣扬张辽等此战的威风,以达到鼓舞士气、震服东吴的效果。

雨纹个人以为于禁、乐进两位将军被现在不少的人忽视了,他们的能力、声望、地位在曹魏的将领中绝对是佼佼者,完全可以争夺第一名将的称号。

由于《三国演义》以及于禁最终投降的影响,雨纹到现在还是不喜欢于禁,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到人生的艰辛,自己遇到困难也常感到迷茫、懦弱,雨纹隐隐约约似乎能够理解于禁当年的一时软弱(由于这是侧重史实的文章,雨纹不想妄自垂测于禁的心理,在另一篇文艺性小说中,雨纹想探究一下于禁的内心,只是实在是写不好)。细细品味文则将军,还是令人敬服的。乐进将军虽是雨纹最喜爱的三曹将之一(还有就是曹仁、张辽),但雨纹还是承认于禁将军在曹军中的地位、声望要比乐进、张辽高。
上一篇:折耳鱼 下一篇:楚河,虎牙楚河个人资料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