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原,郑青原文章

生活知识 2023-05-10 19:36生活知识www.buyunw.cn

1、郑青原简历

回zouyun891:(1)司法机关独立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免于受到行政的干预,也只有独立才能有效监督政府,而司法机关当由人大监督。人民利益限制人民利益是不伦不类的说法。
(2)诚然,腐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中国今天的状况是司法力度不足,法律的权威性受到公众质疑。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只要有权有钱而又不为全国人民知道那么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另外一种现象是行政权力可以动用警力非法逮捕,如作家谢朝平被捕案。
(3)或许三权分立不适于中国,但是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权力过度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容易造成独断(不是个人独断是少数人独断)。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是趋势。
(4)政府从来不排斥民主,但是从来不允许民众讨论民主或者讨论与政府意见相左的民主,这可以从对待不同政见者和网络封锁可以看出。这条贴能逃过一劫因为没有大范围讨论。
(5)今天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但并不意味着永远如此,而且我们需要一个敢于面对历史,敢于面对公众质疑的党。
(6)今天中国的开放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文化的发展仍然死死拽在党的手里,要知道文化是群众创造的,过度的审核必然阻碍文化的发展。教育更是如此,大学已经沦为政府机构,党的意志过于强大,教育沦为政治宣传和政治教化的工具。政治教育取代了文化教育,这可以从大学的课程设置看出,只有政治必修课。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制度(这是教育发展纲要写的),敢问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成功吗?
政改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对政府和党的监督,让制度透明化。中国真正走向民主还是很遥远的!

2、郑青原是谁??

是新华社或人民日报撰稿人的笔名,不是具体的自然人。

3、谁能把郑青原的系列文章找给我

1.《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一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二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四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人民日报评论员”都是哪些人?

国内各大网站近日纷纷转载南方周末一篇名为《求是杂志如何刊发领导人的文章》的文章,其中“1991年,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引发热议时,求是杂志公开批评过皇甫平,但很快就意识到批评错了”一处引发关注。皇甫平是谁?这些评论员名字的背后又有哪些含义?

皇甫平是谁?

“皇甫平”首次亮相,是1991年在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名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的评论文章。这篇评论与随后发表的几篇一起构成了名震一时的“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一扫当时舆论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沉闷气氛,激情地歌唱和鼓动改革。

当时,“皇甫平系列评论”在“东欧剧变”等历史背景下曾连遭“大批判”,直至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这场批判才最终转向。

公开报道显示,皇甫平并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在上海支持改革开放的写作组织。1991年,时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的周瑞金,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围绕改革开放话题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

周瑞金介绍,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声,这并不错,但又不止于此。“皇”字,按照他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这个“甫”,不念“浦”,而读“辅”。周瑞金说,选这个甫就是取辅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的深层涵义。

任仲平是谁?

相比解放日报这一地方性党报,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评论员任仲平“知名度”要更高一些。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4600字)。之后,任仲平每一次出现都会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并多次获得中央领导表扬。

今年4月14日,暌违近半年的任仲平再次发声,评论文章标题为《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次露面,是任仲平在十八大后首次论述“深化改革”,上次动用如此“高规格”笔名还是2013年10月14日的《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纵观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及其背景后不难发现,“任仲平”与“皇甫平”一样,亦是为改革而生。加之人民日报代表的又是党的声音,所以其评论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也逐渐成为海内外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

“任仲平”的诞生亦与周瑞金有关系。1993年,周瑞金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不久,领导希望他写一点“皇甫平”那样的文章。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任仲平”出世了。而任仲平亦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评论团队。“任仲平”开始叫“任仲文”,后修改为“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

神秘名字有何深意?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使用的署名还有“仲祖文”(“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谐音)、“钟轩理”(“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谐音)、“卫民康”(“卫生部”谐音)、“何振华”(“如何振兴中华”谐音)、“郑青原”等。

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多用于分析重大改革等问题,署名“何振华”评论,多用于涉藏涉外评论,“仲祖文”评论一般用来阐述党建工作,其他以部委谐音命名的则分别用来阐述相关领域工作。

至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出现的“郑青原”,人民网、新华网转载媒体报道认为:郑青原是比“仲祖文”和“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关注者们认为“郑青原”三个字从语音联想,有“正本清源”之意。

此外,人民日报还有海外版的“望海楼”和国际部专用的“国纪平”,以及文艺部侧重对创作思想进行引导的“仲言”等署名评论出现。

事实上,像“任仲平”这样代表报社立场的社评或评论用小组笔名在国内媒体中并不鲜见,甚至在世界各国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评都有集体讨论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评论在经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最近几年,虽然媒体的丰富和网络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人民日报的声音依然受到特别关注。

5、谁能给我弄2篇文章 题目最好是《赞颂新成就 展望十二五》的 急用~ 麻烦大家了

6、人民日报的“任仲平”、“钟轩理”、“仲祖文”、“来论”是什么意思?

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中宣部理论组
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
读者来信言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