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木府,丽江木府真实历史

生活知识 2023-05-10 17:06生活知识www.buyunw.cn

1、丽江的木府与明朝沐英的沐府是不是一回事?

纳西族人的首领姓木,所以它的院落自然称为木府。也正是因为首领姓木,所以丽江才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城,因为“木”字加上围墙就变成了“困”字。

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般+木)”般再现于世。

云南沐王府是一段短小、相对独立,而又给人田园牧歌气息的历史。沐王府的奠基人是沐英(一三四五-一三九二),安徽凤阳回族人。小时双亲亡故,明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将他收为养子。他经营川藏地区,开拓边疆数千里,洪武十年(一三七七)被封为「西平侯」;因平定云南有功,留守开发西南边陲,死后追封「黔宁王」,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承袭「黔国公」的爵位。

翠湖原是滇池的一个沼泽水湾,由于有多处地下水出露,又称九龙池,到明代再筑昆明城池,将翠湖围入了城中,渐渐修建得有些规模。明朝镇守云南的“国公”沐英先在此种柳牧马,欲学“柳营春试马”的周亚夫细柳营,后来以此地为别墅,增亭台楼榭,延续至明末,大西军入滇时以之作为刘文秀的“蜀王府”。吴三桂来后又据以扩建为平西王府,至其败灭。

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有刘白方苏四家将。明朝灭国的时候末代皇帝桂王逃到云南,沐英的子孙沐天波和四家将的后代保护桂王到缅甸,沐天波更代主而死。其时满清开国不久,人们普遍怀念前明,特别是江湖人物,更将反清复明为己任,所以对这些人都十分敬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2、丽江古城距离木府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2公里

起点古城区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

2.行驶30米,右转进入福慧路

3.沿福慧路行驶620米,直行进入玉缘路

4.沿玉缘路行驶4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木府

3、丽江木府里面卖的茶是假的?

茶有啥真假呀。不过旅游区买一般会高出两倍以上的价格。常出去旅行,你就懂了。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算了你也不懂他们是以次充好给你喝的和卖给你的味道差太多了算了你也不懂他们是以次充好给你喝的和卖给你的味道差太多了

追答

旅游区的东西都是质次价高,要买你就买咯

4、丽江古城木府在哪里 丽江古城木府怎么走

公交线路11路,全程约1.9公里
1、从古城区步行约50米,到达古城区政府站
2、乘坐11路,经过3站,到达七星街站(也可乘坐1路)
3、步行约660米,到达木府

5、有没有丽江木府各代土司相关的历史读物?最好是讲木府从起初到的所有历史的

6、丽江的木府与明朝沐英的沐府是不是一回事?

纳西族人的首领姓木,所以它的院落自然称为木府。也正是因为首领姓木,所以丽江才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城,因为“木”字加上围墙就变成了“困”字。

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般+木)”般再现于世。

云南沐王府是一段短小、相对独立,而又给人田园牧歌气息的历史。沐王府的奠基人是沐英(一三四五-一三九二),安徽凤阳回族人。小时双亲亡故,明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将他收为养子。他经营川藏地区,开拓边疆数千里,洪武十年(一三七七)被封为「西平侯」;因平定云南有功,留守开发西南边陲,死后追封「黔宁王」,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承袭「黔国公」的爵位。

翠湖原是滇池的一个沼泽水湾,由于有多处地下水出露,又称九龙池,到明代再筑昆明城池,将翠湖围入了城中,渐渐修建得有些规模。明朝镇守云南的“国公”沐英先在此种柳牧马,欲学“柳营春试马”的周亚夫细柳营,后来以此地为别墅,增亭台楼榭,延续至明末,大西军入滇时以之作为刘文秀的“蜀王府”。吴三桂来后又据以扩建为平西王府,至其败灭。

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有刘白方苏四家将。明朝灭国的时候末代皇帝桂王逃到云南,沐英的子孙沐天波和四家将的后代保护桂王到缅甸,沐天波更代主而死。其时满清开国不久,人们普遍怀念前明,特别是江湖人物,更将反清复明为己任,所以对这些人都十分敬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Copyright@2015-2025 不孕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